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常用外国语论文--英语论文--语文教学论文

输入理论指导下“以读促写法”与“以诵促写法”的对比研究--基于句法成熟性的视角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创新点第15-16页
    1.4 论文结构第16-17页
第2章 文献综述第17-32页
    2.1“以读促写法”的概述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阅读的本质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“以读促写法”的界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“以读促写法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1“以读促写法”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2“以读促写法”的国内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2.2“以诵促写法”的概述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背诵的定义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“以诵促写法”的界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“以诵促写法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1“以诵促写法”的国外研究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2“以诵促写法”的国内研究现状第24-26页
    2.3 句法成熟性的概述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句法成熟性的界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句法成熟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句法成熟性的国外研究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句法成熟性的国内研究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 2.4 理论基础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输入假说理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语言输出理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图式理论第30-32页
第3章 教学实验设计与过程第32-43页
    3.1 研究问题第32页
    3.2 研究对象第32-33页
    3.3 测量工具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测量工具的确定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测量指标的定义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数据收集和处理第36页
    3.4 研究程序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前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实验的实施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后测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问卷调查第42-43页
第4章 研究结果和分析第43-68页
    4.1 前测结果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前测总分结果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前测写作结果第44-48页
    4.2 后测写作结果第4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后测写作长度研究结果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“以读促写班”的后测写作长度研究结果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“以诵促写班”的后测写作长度研究结果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后测写作句法成熟性比率研究结果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“以读促写班”的后测写作句法成熟性比率研究结果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“以诵促写班”的后测写作成熟性比率研究结果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后测写作句子类型研究结果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1“以读促写班”的后测写作句子类型研究结果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2“以诵促写班”的后测写作句子类型研究结果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后测写作从句类型研究结果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1“以读促写班”的后测写作从句类型研究结果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2“以诵促写班”的后测写作从属子句研究结果第58-60页
    4.3 问卷研究结果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问卷前测结果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问卷后测结果第62-64页
    4.4 结果分析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“以读促写法”与“以诵促写法”对写作长度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“以读促写法”与“以诵促写法”对成熟性比率的影响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“以读促写法”与“以诵促写法”对句子类型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“以读促写法”与“以诵促写法”对从属子句类型的影响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“以读促写法”与“以诵促写法”对写作自信和主动性的影响第66-68页
第5章 结论与不足第68-72页
    5.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第68-70页
    5.2 研究启示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理论启示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方法论启示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实践启示第70-71页
    5.3 研究的局限性与建议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7页
附录A第77-82页
附录B第82-83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第83-84页
致谢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英语人体词隐喻语用能力的个案调查研究
下一篇:隐喻能力影响学习评价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