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组合结构论文

钢—混凝土组合梁连接件刚度理论及负弯矩区性能改进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1.1 钢-混凝土组合梁连接件发展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连接件的发展状况第9-10页
    1.3 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发展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1.4 刚度理论对结构作用第11-12页
    1.5 有限元理论的发展第12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2-13页
第二章 抗剪连接件第13-25页
    2.1 抗剪连接件的分类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栓钉连接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型钢连接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开孔钢板连接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钢筋连接件第15页
    2.2 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栓钉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槽钢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开孔钢板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弯筋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第17页
    2.3 抗剪连接件的变形第17-18页
    2.4 抗剪连接件的布置形式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抗剪连接件的弹性设计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抗剪连接件的塑性设计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连接件的局部加强设置第20-2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3-25页
第三章 截面刚度计算应用第25-30页
    3.1 换算截面法第25-26页
    3.2 折减刚度法第26-27页
    3.3 有效刚度法第27-2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28-30页
第四章 剪力钉力学性能数值分析第30-52页
    4.1 线性静力分析的基本矩阵方程(位移法)第30-31页
    4.2 有限元软件选择第31-32页
    4.3 连接件试验模拟第32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模型尺寸相关的规定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试件模型的建立第34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42-5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五章 新型抗剪连接件受力分析第52-63页
    5.1 新型抗剪连接形式的提出第52-53页
    5.2 新型抗剪连接件抗剪性能及刚度分析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模型的建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模型分析结果第54-59页
    5.3 新型抗剪连接件改进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抗剪性能数值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六章 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性能改进探索第63-77页
    6.1 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及解决方式第63-65页
    6.2 一种改进的负弯矩区解决方案的构想第65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模型的建立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第67-76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7-78页
    7.1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论第77页
    7.2 进一步的研究与展望第77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环境—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锈裂行为的多尺度分析
下一篇:风浪荷载下近海风机基础的可靠性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