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混凝土结构、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--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

环境—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锈裂行为的多尺度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混凝土锈胀开裂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分析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试验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数值模拟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存在的问题第15页
    1.3 混凝土材料多尺度特征第15-17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工作第17-18页
    1.5 本文技术路线第18-20页
第二章 弯曲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构件氯盐腐蚀试验研究第20-3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0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20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件尺寸及材料参数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混凝土试件浇筑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持续荷载加载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加速锈蚀方法第23-28页
    2.3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钢筋锈蚀程度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试件锈胀裂缝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锈蚀钢筋表面形态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钢筋锈蚀产物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2.4 锈蚀试件极限承载力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 钢筋腐蚀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第39-5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9页
    3.2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理论第39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分子动力学模拟基本原理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分子动力学模拟运动方程的积分算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原子间势函数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初始条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边界条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系综第47-48页
    3.3 氯盐荷载耦合对钢筋钝化膜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模拟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模拟结果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3.4 氯盐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筋氧化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模拟方法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模拟结果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57-58页
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锈胀开裂细观数值模拟第58-7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8页
    4.2 理论介绍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骨料级配理论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蒙特卡罗法第60页
    4.3 随机骨料模型的生成第60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骨料颗粒的计算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二维圆形骨料的生成投放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二维多边形骨料的生成投放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三维球形骨料的生成投放第66-68页
    4.4 界面层的生成第68页
    4.5 随机骨料模型网格剖分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二维随机骨料模型的网格划分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三维随机骨料模型网格划分第69-71页
    4.6 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细观数值模拟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细观组分材料力学参数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加载方法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数值模拟结果第72-74页
    4.7 小结第74-75页
第五章 持载钢筋混凝土梁锈胀开裂多尺度数值模拟第75-87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5页
    5.2 均匀化理论介绍第75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单胞控制方程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均匀化理论有限元求解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利用有限元软件实现均匀化方程求解第79-81页
    5.3 基于均匀化持载混凝土梁锈胀开裂数值模拟第81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弯曲-锈胀荷载的施加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计算结果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86-87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7-89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87-88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88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再生集料对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及改善措施
下一篇:钢—混凝土组合梁连接件刚度理论及负弯矩区性能改进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