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2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1.3.1 国外概述 | 第14-17页 |
1.3.2 国内概述 | 第17-19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5.2 论文框架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小区绿色理念内涵解析及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2-35页 |
2.1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 | 第22-25页 |
2.1.1 我国的气候特点及分区 | 第22-23页 |
2.1.2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| 第23-25页 |
2.2 绿色建筑 | 第25-29页 |
2.2.1 绿色建筑的概念 | 第25页 |
2.2.2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和意义 | 第25-27页 |
2.2.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| 第27-29页 |
2.3 国内外绿色建筑实例分析 | 第29-32页 |
2.3.1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3.2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| 第30-32页 |
2.4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小区绿色建筑难点及问题 | 第32-34页 |
2.4.1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难点 | 第32-33页 |
2.4.2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小区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4页 |
2.5 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基于绿色理念的住宅小区规划与单体设计 | 第35-43页 |
3.1 规划设计 | 第35-37页 |
3.1.1 场地规划 | 第35-36页 |
3.1.2 交通流线规划 | 第36-37页 |
3.2 建筑单体设计 | 第37-40页 |
3.2.1 体形系数 | 第37-39页 |
3.2.2 户型布局 | 第39-40页 |
3.2.3 采光和通风 | 第40页 |
3.3 环境绿化 | 第40-41页 |
3.4 建筑设备及材料 | 第41-42页 |
3.5 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基于绿色理念的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小区案例研究 | 第43-79页 |
4.1 工程概况 | 第43-45页 |
4.2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在案例中运用 | 第45-58页 |
4.2.1 节地与室外环境 | 第45-46页 |
4.2.2 节能与能源利用 | 第46-48页 |
4.2.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| 第48-53页 |
4.2.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| 第53-54页 |
4.2.5 室内环境质量 | 第54-56页 |
4.2.6 运营管理 | 第56-58页 |
4.3 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居住区风环境模拟 | 第58-70页 |
4.3.1 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 | 第58-67页 |
4.3.1.1 几何模型 | 第58页 |
4.3.1.2 边界条件选取 | 第58-59页 |
4.3.1.3 湍流模型 | 第59-60页 |
4.3.1.4 室外风环境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60-67页 |
4.3.2 室内自然通风模拟 | 第67-70页 |
4.3.2.1 几何模型 | 第67页 |
4.3.2.2 湍流模型 | 第67-68页 |
4.3.2.3 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68-70页 |
4.4 绿色建筑评价 | 第70-78页 |
4.5 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79-82页 |
5.1 结论 | 第79-80页 |
5.2 展望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