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.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问题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2. 文献述评与理论基础 | 第14-24页 |
·文献述评 | 第14-21页 |
·管理舞弊述评 | 第14-16页 |
·学界对管理舞弊的认识 | 第14-16页 |
·评价与启示 | 第16页 |
·管理舞弊控制 | 第16-18页 |
·学界对管理舞弊控制的认识 | 第17-18页 |
·评价与启示 | 第18页 |
·盈余质量 | 第18-20页 |
·学界对盈余质量的认识 | 第18-19页 |
·评价与启示 | 第19-20页 |
·新会计准则与盈余质量 | 第20-21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·盈余管理与盈余质量的区别 | 第21-22页 |
·管理舞弊控制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| 第22-24页 |
3. 样本设计 | 第24-31页 |
·政府监管与管理舞弊样本的选择 | 第24-26页 |
·配对样本的选择 | 第26-27页 |
·盈余质量的计量 | 第27-31页 |
·操控性应计利润(Discretionary Accruals) | 第27-29页 |
·异常性营运资本 | 第29-31页 |
4. 管理舞弊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| 第31-50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31-33页 |
·研究模型 | 第33-34页 |
·研究样本 | 第34-35页 |
·研究结论与分析 | 第35-47页 |
·操控性应计利润视角 | 第35-41页 |
·异常性营运资本视角 | 第41-47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47-50页 |
5. 管理舞弊控制及准则修订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| 第50-76页 |
·管理舞弊控制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| 第50-65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51-52页 |
·研究模型 | 第52-53页 |
·研究样本 | 第53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53-65页 |
·操控性应计利润视角 | 第53-59页 |
·异常性营运资本视角 | 第59-65页 |
·新准则的实施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| 第65-74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66-68页 |
·研究模型 | 第68-69页 |
·研究样本 | 第69-70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70-74页 |
·实证结果 | 第70-72页 |
·分析 | 第72-74页 |
·本章结论与启示 | 第74-76页 |
·管理舞弊控制与盈余质量 | 第74-75页 |
·准则修订与盈余质量 | 第75-76页 |
6. 研究结论、局限性和后续研究建议 | 第76-80页 |
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76-78页 |
·局限性 | 第78-79页 |
·后续研究建议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附录 | 第83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7-98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