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薄壁帽型管轻量化和耐撞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2 薄壁帽型管的横向耐撞性研究和优化方法 | 第15-21页 |
2.1 引言 | 第15页 |
2.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15-18页 |
2.2.1 有限元仿真技术 | 第15-16页 |
2.2.2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| 第16-17页 |
2.2.3 单元的选择 | 第17页 |
2.2.4 材料模型 | 第17页 |
2.2.5 联接的处理 | 第17-18页 |
2.2.6 接触类型 | 第18页 |
2.2.7 边界条件 | 第18页 |
2.3 优化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3.1 试验设计 | 第18-19页 |
2.3.2 近似模型 | 第19页 |
2.3.3 近似模型的精度检验 | 第19页 |
2.3.4 NSGA-Ⅱ优化算法 | 第19页 |
2.4 耐撞性指标 | 第19-2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3 材料性能试验 | 第21-26页 |
3.1 引言 | 第21页 |
3.2 试验设备 | 第21-23页 |
3.3 试验结果 | 第23-2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4 钢双帽型管的耐撞性研究 | 第26-35页 |
4.1 引言 | 第26页 |
4.2 几何模型 | 第26-27页 |
4.3 三点弯曲试验 | 第27-30页 |
4.3.1 试验过程 | 第28-29页 |
4.3.2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29-30页 |
4.4 数值模拟 | 第30-32页 |
4.4.1 有限元模型 | 第30-31页 |
4.4.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| 第31-32页 |
4.5 上下帽厚度对钢双帽型管耐撞性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5 镁合金双帽型管的耐撞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| 第35-46页 |
5.1 引言 | 第35页 |
5.2 三点弯曲试验 | 第35-39页 |
5.3 数值模拟 | 第39-40页 |
5.3.1 有限元模型 | 第39页 |
5.3.2 试验与仿真对比 | 第39-40页 |
5.4 优化设计 | 第40-45页 |
5.4.1 优化问题描述 | 第40-41页 |
5.4.2 近似模型的选择 | 第41-43页 |
5.4.3 优化结果分析 | 第43-4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6 混合双帽型管的耐撞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| 第46-55页 |
6.1 引言 | 第46页 |
6.2 混合双帽型管的三点弯曲试验 | 第46-48页 |
6.3 数值模拟 | 第48-49页 |
6.3.1 有限元模型 | 第48页 |
6.3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8-49页 |
6.3.3 单一材料与混合材料双帽型薄壁管变形模式对比 | 第49页 |
6.4 混合双帽型管的优化设计 | 第49-54页 |
6.4.1 优化问题 | 第49-50页 |
6.4.2 优化流程 | 第50页 |
6.4.3 近似模型的选择 | 第50-52页 |
6.4.4 优化结果分析 | 第52-54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