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教育思想对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培养的启示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| 第16-28页 |
2.1 君子人格的教育目的 | 第16-18页 |
2.1.1 尚德 | 第16-17页 |
2.1.2 仁爱 | 第17-18页 |
2.2 博大精深的教育内容 | 第18-20页 |
2.2.1 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 | 第18-19页 |
2.2.2 六经六艺的教学内容 | 第19页 |
2.2.3 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 | 第19-20页 |
2.3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| 第20-24页 |
2.3.1 循循善诱 | 第20-21页 |
2.3.2 因材施教 | 第21-22页 |
2.3.3 知行合一 | 第22-23页 |
2.3.4 见贤思齐 | 第23-24页 |
2.4 形式多样的教育途径 | 第24-28页 |
2.4.1 当仁不让 | 第24-25页 |
2.4.2 修身正己 | 第25-26页 |
2.4.3 为仁由己 | 第26页 |
2.4.4 反躬自省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中学政治教师素质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28-32页 |
3.1 中学政治教师素质问题 | 第28-29页 |
3.1.1 道德素质 | 第28页 |
3.1.2 教育观念 | 第28-29页 |
3.1.3 教学方法 | 第29页 |
3.1.4 教育途径 | 第29页 |
3.2 中学政治教师素质问题成因 | 第29-32页 |
3.2.1 教师方面 | 第29-30页 |
3.2.2 学校方面 | 第30页 |
3.2.3 国家方面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孔子教育思想对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培养启示 | 第32-40页 |
4.1 提升道德素质 | 第32-33页 |
4.1.1 德育放在首位 | 第32-33页 |
4.1.2 富有仁爱之心 | 第33页 |
4.2 转变教育观念 | 第33-35页 |
4.2.1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| 第33-34页 |
4.2.2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| 第34页 |
4.2.3 爱护学生爱岗敬业 | 第34-35页 |
4.3 丰富教学方法 | 第35-37页 |
4.3.1 启发诱导式教学 | 第35-36页 |
4.3.2 注重学生的特点 | 第36页 |
4.3.3 学思习行相结合 | 第36-37页 |
4.4 更新教育途径 | 第37-40页 |
4.4.1 教学相长 | 第37-38页 |
4.4.2 以身作则 | 第38页 |
4.4.3 激励批评 | 第38-39页 |
4.4.4 三省吾身 | 第39-40页 |
结束语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