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--车站及枢纽论文--货运站、集装箱站论文

基于SLP方法的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论文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基本结构第16-18页
第2章 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相关理论综述第18-32页
    2.1 铁路物流中心概述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铁路物流中心的定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铁路物流中心的分类第19-21页
    2.2 铁路物流中心相关内容分析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分析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铁路物流中心货物分类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铁路物流中心作业流程第24-26页
    2.3 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理论基础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涵义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原则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基本思路第27-28页
    2.4 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方法介绍第28-3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3章 系统布置设计方法(SLP)介绍及改进第32-42页
    3.1 系统布置设计方法(SLP)概述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SLP法基本介绍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SLP法平面布局规划原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SLP法平面布局规划实施步骤第33-34页
    3.2 系统布置设计方法(SLP)的改进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SLP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SLP法的改进方案第34-35页
    3.3 改进型SLP法在铁路物流中心布局规划中的应用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改进型SLP法布局铁路物流中心设计流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改进型SLP法基本要素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功能区相关性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功能区平面布置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思路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第4章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布局模型构建与求解第42-60页
    4.1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的确定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的划分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的面积确定第43-48页
    4.2 基于改进SLP法的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局模型构建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布局模型的假设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布局模型的参数定义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布局模型构建第50-51页
    4.3 基于遗传算法及Matlab程序的布局模型求解第51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及特点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Matlab工具软件的介绍和应用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遗传算法求解功能区布局模型流程第54-5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5章 实证研究第60-76页
    5.1 长春铁路物流中心背景介绍第60-61页
    5.2 长春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划分第61-62页
    5.3 功能区布局模型中各项指标整理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功能区面积规划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功能区之间边界最小距离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功能区之间物流量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功能区之间单位距离平均搬运成本第67页
    5.4 长春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相关性分析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物流关系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非物流关系分析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综合相互关系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5.5 遗传算法求解功能区布局优化模型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主要遗传参数的确定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长春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区布局模型求解结果第71-73页
    5.6 长春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局方案评价第73-74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74-76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 6.1 论文总结第76-77页
    6.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2页
附录第82-84页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84-85页
致谢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乘用车电子制动系统硬件在环测试方法研究
下一篇: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利益协调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