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保护管理论文--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--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

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利益协调机制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理论意义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现实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三、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四、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的重难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的创新点第19页
    五、研究方法第19-20页
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0-26页
    一、基本概念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协同治理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利益协调机制第23-24页
    二、理论基础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整体性治理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新区域主义理论第25-26页
第三章 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的博弈分析第26-36页
    一、京津冀环境治理博弈的主体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中央政府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地方政府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排污企业第27-28页
    二、京津冀环境治理博弈分析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中央政府与京津冀地方政府的博弈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京津冀地方政府与排污企业的博弈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京津冀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第33-35页
    三、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四章 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利益协调机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6-42页
    一、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利益协调机制的问题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政府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引发利益冲突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利益协调机制各方面主体参与不充分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利益协调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38-39页
    二、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利益协调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区域整体利益认识不到位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GDP主导的晋升考核机制第41页
    三、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五章 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对策第42-49页
    一、利益协调的理念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协调共享理念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生态文明理念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善治理念第43页
    二、利益协调的多元主体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中央政府加强利益协调作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地方政府利益协调常态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吸引民间组织和公民的有效参与第44-45页
    三、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建设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利益协调组织化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完善中央及地方间的纵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第48页
    四、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9-51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结论第49-5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SLP方法的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研究
下一篇:雌激素在畜禽粪便改良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修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