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3-21页 |
1.2.1 电子制动系统的发展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电子制动硬件在环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5-20页 |
1.2.3 电子制动系统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乘用车电子制动系统HIL试验台开发 | 第22-48页 |
2.1 HIL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| 第22-29页 |
2.1.1 dSPACE实时仿真系统 | 第23-25页 |
2.1.2 HIL试验台硬件部分组成 | 第25-26页 |
2.1.3 HIL试验台软件部分 | 第26-29页 |
2.2 HIL硬件平台开发 | 第29-37页 |
2.2.1 试验台机械系统设计 | 第29-31页 |
2.2.2 试验台电气系统设计 | 第31-36页 |
2.2.3 信号采集和调理 | 第36-37页 |
2.3 HIL试验台踏板模拟作动系统开发 | 第37-40页 |
2.3.1 作动系统硬件设计 | 第37-39页 |
2.3.2 作动系统控制系统设计 | 第39-40页 |
2.4 轮速信号模拟 | 第40-44页 |
2.4.1 轮速信号特点 | 第41-42页 |
2.4.2 轮速模拟 | 第42-44页 |
2.5 HIL试验台验证分析 | 第44-46页 |
2.5.1 踏板作动系统验证分析车体模型 | 第44-45页 |
2.5.2 轮速信号传感器模拟分析 | 第45-46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3章 乘用车ABS测试和评价方法研究 | 第48-64页 |
3.1 现有制动法规和评价标准分析 | 第48-51页 |
3.1.1 ECE R13法规 | 第48-50页 |
3.1.2 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(FMVSS 135) | 第50-51页 |
3.1.3 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制动法规 | 第51页 |
3.1.4 我国GB 21670-2008制动法规 | 第51页 |
3.2 ABS测试和性能评价体系研究 | 第51-54页 |
3.2.1 ECE R13-H关于ABS测试方法和性能评价 | 第52-53页 |
3.2.2 我国关于ABS测试方法和性能评价 | 第53-54页 |
3.2.3 某企业关于ABS测试的方法和性能评价 | 第54页 |
3.3 ABS失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| 第54-57页 |
3.3.1 现有ABS失效安全法规 | 第54-56页 |
3.3.2 故障注入方法初探 | 第56-57页 |
3.4 ABS电控单元硬件在环试验评价方法 | 第57-62页 |
3.4.1 路面适应性试验及评价 | 第57-61页 |
3.4.2 ABS转弯制动试验和评价指标研究 | 第61-6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4章 乘用车电子制动控制单元硬件在环试验及分析 | 第64-110页 |
4.1 建立Car Sim车辆动力学模型 | 第64-72页 |
4.1.1 车体模型建立 | 第65-67页 |
4.1.2 空气动力学参数模型 | 第67页 |
4.1.3 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建模 | 第67-68页 |
4.1.4 轮胎参数模型 | 第68-69页 |
4.1.5 制动系统参数模型 | 第69-70页 |
4.1.6 悬架系统参数模型 | 第70-71页 |
4.1.7 转向系统参数模型 | 第71-72页 |
4.2 直线紧急制动试验分析 | 第72-81页 |
4.2.1 低附着系数路面中速制动试验 | 第73-75页 |
4.2.2 高附着系数路面低速制动试验 | 第75-76页 |
4.2.3 高附着系数路面低速制动试验 | 第76-78页 |
4.2.4 高附着系数路面低速制动试验 | 第78-81页 |
4.3 制动稳定性试验分析 | 第81-98页 |
4.3.1 对接路面制动试验 | 第81-89页 |
4.3.2 对开路面制动试验 | 第89-93页 |
4.3.3 固定方向盘圆周制动试验 | 第93-98页 |
4.4 ABS性能评价分析 | 第98-107页 |
4.4.1 直线紧急制动评价 | 第98-101页 |
4.4.2 对接路面制动分析 | 第101-103页 |
4.4.3 对接路面制动分析 | 第103-105页 |
4.4.4 转弯制动分析 | 第105-106页 |
4.4.5 评价方法的建立 | 第106-107页 |
4.5 ABS电控单元硬件在环试验主观评价初探 | 第107-10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108-110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0-112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110-111页 |
5.2 全文展望 | 第111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17页 |
致谢 | 第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