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16-17页 |
1 绪论 | 第17-21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8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8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9-21页 |
2 水吸收剂量的计算 | 第21-27页 |
2.1 计量体系的综述 | 第21页 |
2.2 水吸收剂量的由来 | 第21-22页 |
2.3 水吸收剂量的计算 | 第22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3 自动扫描水体模装置设计 | 第27-37页 |
3.1 自动扫描水体模装置设计概述 | 第27-29页 |
3.1.1 自动扫描水体模系统装置设计要求 | 第27-28页 |
3.1.2 自动扫描水体模装置设计方案 | 第28-29页 |
3.2 水箱设计 | 第29-31页 |
3.2.1 水箱选材与结构 | 第30页 |
3.2.2 水箱坐标系建立 | 第30-31页 |
3.3 水箱平衡台设计 | 第31-33页 |
3.2.3 水箱平衡台设计要求 | 第31页 |
3.2.4 水箱平衡台结构设计方案 | 第31-33页 |
3.4 探测器电离室三维运动方案设计 | 第33-35页 |
3.4.1 X轴、Y轴、Z轴选型与采购 | 第33-3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4 自动扫描水体模装置的控制系统 | 第37-51页 |
4.1 自动扫描水体模装置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| 第37-41页 |
4.1.1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| 第37-39页 |
4.1.2 LabVIEW开发软件的介绍 | 第39-40页 |
4.1.3 LabVIEW控制平台总体概况 | 第40-41页 |
4.2 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式 | 第41-44页 |
4.2.1 LabVIEW的VISA技术 | 第41-42页 |
4.2.2 LabVIEW调用C++动态链接库 | 第42-43页 |
4.2.3 使用SCPI指令 | 第43-44页 |
4.3 自动扫描水体模装置控制系统子Ⅵ程序模块 | 第44-50页 |
4.3.1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 | 第44-45页 |
4.3.2 温度气压湿度采集模块 | 第45-46页 |
4.3.3 配置电源控制模块 | 第46-47页 |
4.3.4 电流、电荷修正控制模块 | 第47页 |
4.3.5 单通道采集控制模块 | 第47-48页 |
4.3.6 电荷双采控制模块 | 第48-49页 |
4.3.7 自动扫描水体模控制主程序 | 第49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5 自动扫描水体模系统装置的应用实验 | 第51-67页 |
5.1 自动扫描水体模装置及控制系统调试 | 第51-54页 |
5.1.1 找正水箱坐标系 | 第51-52页 |
5.1.2 自动扫水体模控制系统调试 | 第52-54页 |
5.2 水体模三维自动扫描实验 | 第54-57页 |
5.2.1 6MV、10MV、25MV高能光子的水体模扫描实验 | 第54-57页 |
5.3 高能光子在水体中的分布曲线 | 第57-65页 |
5.3.1 6MV高能光子在水体中的分布曲线 | 第58-60页 |
5.3.2 10MV高能光子在水体中的分布曲线 | 第60-63页 |
5.3.3 25MV高能光子在水体中的分布曲线 | 第63-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总结 | 第67-68页 |
6.2 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附录A | 第73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9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