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2.1 银行规模与信贷技术关系研究 | 第12-14页 |
1.2.2 信贷技术与表外业务关系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2.3 银行规模与表外业务关系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2.4 国内外文献评述 | 第16页 |
1.3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4 创新之处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6页 |
2.1 金融中介理论下的商业银行信贷技术 | 第20-22页 |
2.1.1 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与银行信贷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1.2 关系型贷款技术 | 第21-22页 |
2.1.3 交易型贷款技术 | 第22页 |
2.2 不同规模银行信贷技术选择优势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2.1 小银行优势理论 | 第23页 |
2.2.2 大银行优势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3 信贷技术视角下的表外业务发展 | 第24-25页 |
2.3.1 关系型贷款技术视角下表外业务发展 | 第24-25页 |
2.3.2 交易型贷款技术视角下表外业务发展 | 第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银行规模对表外业务影响的经验分析 | 第26-38页 |
3.1 中国银行业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构建 | 第26-31页 |
3.1.1 中国银行业损益表构建 | 第27-28页 |
3.1.2 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构建 | 第28-31页 |
3.2 不同规模银行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差异性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2.1 不同规模银行收入结构不同 | 第31页 |
3.2.2 不同规模银行成本效益不同 | 第31页 |
3.2.3 不同规模银行财务绩效不同 | 第31-32页 |
3.2.4 不同规模银行信贷技术选择不同 | 第32-33页 |
3.3 信贷技术视角下不同规模银行表外业务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3.1 非利息收入发展状况不同 | 第34-36页 |
3.3.2 非利息收入发展动因不同 | 第36-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信贷技术下银行规模对表外业务影响实证研究 | 第38-55页 |
4.1 研究设计 | 第38-39页 |
4.1.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38页 |
4.1.2 模型建立 | 第38-39页 |
4.2 变量设计 | 第39-46页 |
4.2.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| 第39-40页 |
4.2.2 解释变量的选取 | 第40-43页 |
4.2.3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3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46-54页 |
4.3.1 回归效应模型的选择 | 第46-47页 |
4.3.2 假设检验 | 第47页 |
4.3.3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47-53页 |
4.3.4 稳健性检验 | 第53-5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建议 | 第55-58页 |
5.1 不同规模银行选择不同信贷技术发展表外业务 | 第55-56页 |
5.1.1 大银行选择交易型贷款技术发展表外业务 | 第55页 |
5.1.2 小银行选择关系型贷款技术发展表外业务 | 第55-56页 |
5.2 积极促进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 | 第56页 |
5.2.1 利用传统业务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 | 第56页 |
5.2.2 优化非利息收入内部结构 | 第56页 |
5.3 运用信息技术与引进表外业务专业人才 | 第56-5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