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交通运输经济论文--水路运输经济论文--世界水路运输经济论文

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框架第14-16页
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概述第16-26页
    2.1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及意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港口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中的作用第16-17页
    2.2 港口合作网络内涵及特点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港口合作概念、内容及模式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港口合作网络内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港口合作网络特点第21-23页
    2.3 研究方法论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社会网络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稳定性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图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复杂网络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熵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3章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的港口合作网络构建第26-38页
    3.1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合作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国内港口合作现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国外港口合作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3.2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合作网络构建第27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港口合作网络构建思路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港口合作网络构建结果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港口合作网络性能分析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港口合作网络中港口节点的分类第36-37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4章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演化第38-57页
    4.1 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外部影响因素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内部影响因素第39页
    4.2 节点失效和增加情景下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演化第3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节点失效情景下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演化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节点增加情景下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演化第47-50页
    4.3 边失效和增加情景下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演化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边失效情景下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演化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边增加情境下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演化第53-56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5章 基于网络熵理论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评价第57-71页
    5.1 网络熵理论在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网络熵的概念及分类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港口合作网络结构变化的网络最短路熵表示第58-59页
    5.2 基于网络最短路熵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评价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评价标准制定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评价过程及结果第60-65页
    5.3 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港口合作网络稳定性提升策略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在维系现有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针对不同区域港口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港口合作模式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构建行之有效的港口合作机制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协调好港口合作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第69-70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-73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71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-78页
致谢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山西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
下一篇:高铁技术创新的需求动力源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