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互联网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1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3.2 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2 互联网保险监管的基本问题 | 第14-22页 |
2.1 互联网保险的概念及主要模式 | 第14-16页 |
2.1.1 互联网保险的概念 | 第14页 |
2.1.2 互联网保险的主要模式 | 第14-16页 |
2.2 互联网保险监管的内容及特殊性 | 第16-19页 |
2.2.1 互联网保险监管的内容 | 第16-18页 |
2.2.2 互联网保险监管的特殊性 | 第18-19页 |
2.3 互联网保险监管的原则及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2.3.1 互联网保险监管的原则 | 第19-21页 |
2.3.2 互联网保险监管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2页 |
3 我国互联网保险监管的法律制度及不足 | 第22-28页 |
3.1 我国互联网保险监管的法律制度 | 第22-23页 |
3.1.1 立法制度 | 第22页 |
3.1.2 行政监管制度 | 第22-23页 |
3.2 我国互联网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不足 | 第23-28页 |
3.2.1 互联网保险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 | 第23-24页 |
3.2.2 互联网保险机构的市场退出制度不健全 | 第24页 |
3.2.3 险种创新监管不到位 | 第24-25页 |
3.2.4 互联网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制度欠缺 | 第25-27页 |
3.2.5 互联网保险纠纷解决机制单一 | 第27-28页 |
4 域外互联网保险的监管经验与借鉴 | 第28-37页 |
4.1 美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与监管 | 第28-30页 |
4.1.1 美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| 第28-29页 |
4.1.2 美国互联网保险的监管 | 第29-30页 |
4.2 英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与监管 | 第30-32页 |
4.2.1 英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| 第30-31页 |
4.2.2 英国互联网保险的监管 | 第31-32页 |
4.3 日本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与监管 | 第32-34页 |
4.3.1 日本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| 第32-33页 |
4.3.2 日本互联网保险的监管 | 第33-34页 |
4.4 域外互联网保险监管的评价及借鉴 | 第34-37页 |
4.4.1 美、英、日互联网保险监管的评价 | 第34-35页 |
4.4.2 域外互联网保险监管的借鉴 | 第35-37页 |
5 我国互联网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37-46页 |
5.1 互联网保险立法体系方面 | 第37-38页 |
5.1.1 合理划分立法层次 | 第37页 |
5.1.2 适度超前立法 | 第37-38页 |
5.2 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方面 | 第38-42页 |
5.2.1 制定灵活审慎的互联网保险市场准入标准 | 第38-39页 |
5.2.2 建立互联网保险市场的退出制度 | 第39-41页 |
5.2.3 完善险种创新监管 | 第41-42页 |
5.3 互联网保险监管配套措施方面 | 第42-46页 |
5.3.1 建立互联网保险信用体系 | 第42-43页 |
5.3.2 加强对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| 第43页 |
5.3.3 互联网保险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 | 第43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后记 | 第51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