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45页 |
1.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| 第15-20页 |
1.1.1 多金属氧酸盐的概念 | 第15页 |
1.1.2 多金属氧酸盐的基本结构 | 第15-17页 |
1.1.3 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方法 | 第17页 |
1.1.4 多金属氧酸盐的发展史 | 第17-18页 |
1.1.5 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 | 第18-20页 |
1.2 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7页 |
1.2.1 高核多金属氧簇 | 第20-21页 |
1.2.2 螺旋或手性结构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 | 第21-22页 |
1.2.3 多维多孔结构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 | 第22-25页 |
1.2.4 有机配体修饰的多金属氧簇 | 第25-26页 |
1.2.5 磁性功能的多金属氧簇 | 第26-27页 |
1.3 基于含N配体的多维多孔结构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研究 | 第27-35页 |
1.3.1 基于柔性配体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 | 第27-30页 |
1.3.2 基于刚性含N配体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 | 第30-33页 |
1.3.3 其他含N配体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 | 第33-35页 |
1.4 选题的目的、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5页 |
第二章 基于柔性含N配体和POMS的无机-有机杂化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| 第45-65页 |
2.1 实验部分 | 第46-48页 |
2.1.1 试剂与仪器 | 第46-47页 |
2.1.2 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 | 第47页 |
2.1.3 化合物2的合成方法 | 第47页 |
2.1.4 化合物3的合成方法 | 第47-48页 |
2.1.5 化合物4的合成方法 | 第48页 |
2.1.6 化合物5的合成方法 | 第48页 |
2.1.7 修饰碳糊电极的合成方法 | 第48页 |
2.2 晶体结构测定 | 第48-51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2页 |
2.3.1 合成方法 | 第51页 |
2.3.2 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 | 第51-53页 |
2.3.3 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 | 第53-54页 |
2.3.4 化合物3的晶体结构 | 第54-55页 |
2.3.5 化合物4的晶体结构 | 第55-56页 |
2.3.6 化合物5的晶体结构 | 第56-57页 |
2.3.7 X射线粉末衍射 | 第57-59页 |
2.3.8 热重分析 | 第59页 |
2.3.9 X射线光电子能谱 | 第59-61页 |
2.3.10 电化学分析 | 第61页 |
2.3.11 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| 第61-62页 |
2.4 结论 | 第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第三章 基于刚性含N配体和POMS的无机-有机杂化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| 第65-89页 |
3.1 合成方法 | 第65-68页 |
3.1.1 试剂与仪器 | 第65-66页 |
3.1.2 化合物6的合成方法 | 第66-67页 |
3.1.3 化合物7的合成方法 | 第67页 |
3.1.4 化合物8的合成方法 | 第67页 |
3.1.5 化合物9的合成方法 | 第67-68页 |
3.1.6 化合物10合成方法 | 第68页 |
3.1.7 化合物11合成方法 | 第68页 |
3.1.8 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方法 | 第68页 |
3.2 晶体结构的测定 | 第68-74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4-85页 |
3.3.1 合成方法 | 第74-75页 |
3.3.2 化合物6的晶体结构 | 第75-76页 |
3.3.3 化合物7的晶体结构: | 第76-77页 |
3.3.4 化合物8的晶体结构: | 第77-79页 |
3.3.5 化合物9的晶体结构: | 第79页 |
3.3.6 化合物10和 11的晶体结构: | 第79-80页 |
3.3.7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| 第80-81页 |
3.3.8 热重分析 | 第81-82页 |
3.3.9 X射线光电子能谱 | 第82-83页 |
3.3.10 电化学分析 | 第83-84页 |
3.3.11 烯烃环氧化反应 | 第84-85页 |
3.4 结论 | 第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第四章 基于钼氧链的新型 2D无机-有机杂化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| 第89-104页 |
4.1 合成方法 | 第89-91页 |
4.1.1 试剂与仪器 | 第89-90页 |
4.1.2 化合物12的合成方法: | 第90页 |
4.1.3 化合物13的合成方法: | 第90-91页 |
4.1.4 化合物14的合成方法: | 第91页 |
4.1.5 化合物15的合成方法: | 第91页 |
4.1.6 化合物16的合成方法: | 第91页 |
4.1.7 化合物17的合成方法: | 第91页 |
4.2 晶体结构的测定 | 第91-95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95-100页 |
4.3.1 合成方法 | 第95页 |
4.3.2 晶体结构描述 | 第95页 |
4.3.3 化合物12的晶体结构: | 第95-96页 |
4.3.4 化合物17的晶体结构: | 第96-97页 |
4.3.5 X射线粉末衍射 | 第97页 |
4.3.6 红外分析 | 第97-98页 |
4.3.7 UV-vis | 第98页 |
4.3.8 热重分析 | 第98-99页 |
4.3.9 X射线光电子能谱 | 第99页 |
4.3.10 磁性性质 | 第99-100页 |
4.4 结论 | 第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4页 |
第五章 基于多酸的超分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| 第104-124页 |
5.1 合成方法 | 第104-107页 |
5.1.1 试剂与仪器 | 第104-105页 |
5.1.2 化合物18的合成方法 | 第105页 |
5.1.3 化合物19的合成方法 | 第105-106页 |
5.1.4 化合物20的合成方法 | 第106页 |
5.1.5 化合物21的合成方法 | 第106页 |
5.1.6 化合物22的合成方法 | 第106页 |
5.1.7 化合物23的合成方法 | 第106-107页 |
5.2 晶体结构的测定 | 第107-113页 |
5.3 结构与讨论 | 第113-122页 |
5.3.1 化合物18的晶体结构 | 第113-114页 |
5.3.2 化合物19的晶体结构 | 第114-115页 |
5.3.3 化合物20的晶体结构 | 第115页 |
5.3.4 化合物21的晶体结构 | 第115-116页 |
5.3.5 化合物22的晶体结构 | 第116-117页 |
5.3.6 化合物23的晶体结构 | 第117-118页 |
5.3.7 红外光谱 | 第118页 |
5.3.8 X射线粉末衍射 | 第118-119页 |
5.3.9 热重分析 | 第119-120页 |
5.3.10 荧光分析 | 第120-121页 |
5.3.11 电化学分析 | 第121-122页 |
5.4 结论 | 第1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2-12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4-12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| 第126-127页 |
致谢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