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2 文献述评 | 第16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4.1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.2 本文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2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| 第19-23页 |
2.1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的界定 | 第19页 |
2.2 融资策略的界定 | 第19-20页 |
2.3 基础理论 | 第20-23页 |
2.3.1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.2 生命周期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3.3 优序融资理论 | 第22-23页 |
3 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策略的独特性分析 | 第23-29页 |
3.1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分析 | 第23-25页 |
3.1.1 高风险性 | 第23页 |
3.1.2 技术积累性 | 第23-24页 |
3.1.3 资本需求阶段性 | 第24页 |
3.1.4 人才密集性 | 第24-25页 |
3.2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特征的融资策略分析 | 第25-29页 |
3.2.1 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 | 第25-26页 |
3.2.2 避免激进型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| 第26-27页 |
3.2.3 争取融资渠道多元化 | 第27页 |
3.2.4 针对企业所处生命周期进行融资 | 第27-29页 |
4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9-39页 |
4.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现状 | 第29-33页 |
4.1.1 政府补助门槛高 | 第29-30页 |
4.1.2 创业投资发展动力不足 | 第30-31页 |
4.1.3 商业银行贷款难 | 第31-32页 |
4.1.4 证券市场融资难 | 第32-33页 |
4.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2.1 融资约束大 | 第33页 |
4.2.2 融资结构不合理 | 第33-34页 |
4.2.3 融资渠道单一 | 第34-35页 |
4.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5-39页 |
4.3.1 信息不对称 | 第35-36页 |
4.3.2 市场法律制度不健全 | 第36-37页 |
4.3.3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| 第37页 |
4.3.4 投资者缺乏素养 | 第37-39页 |
5 优化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策略的建议 | 第39-45页 |
5.1 完善市场融资环境 | 第39-41页 |
5.1.1 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及信用担保体系 | 第39-40页 |
5.1.2 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评估服务机构 | 第40页 |
5.1.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及投资退出渠道 | 第40-41页 |
5.2 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| 第41-45页 |
5.2.1 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 | 第41-42页 |
5.2.2 健全财务部门职能,做好融资筹划 | 第42-43页 |
5.2.3 加强研发投入力度,提高科研水平 | 第43-45页 |
6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的案例分析——以华为公司为例 | 第45-55页 |
6.1 公司简介 | 第45-46页 |
6.2 公司融资策略分析 | 第46-51页 |
6.2.1 重视权益资本融资 | 第46-47页 |
6.2.2 重视长期资本融资 | 第47-49页 |
6.2.3 积极争取多种融资渠道 | 第49-51页 |
6.3 华为公司融资活动的启示 | 第51-55页 |
7 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