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3-4页 |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的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选题的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1.3 选题在理论以及应用方面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 选题的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户籍制度模式的变迁与问题 | 第13-23页 |
2.1 我国户籍制度模式的确立与变迁 | 第13-15页 |
2.1.1 1949-1957年“城乡二元化”模式初步确立 | 第13页 |
2.1.2 1957-1978年“城乡二元化”模式进一步深化 | 第13页 |
2.1.3 1978-1992年“城乡二元化”模式开始动摇 | 第13-14页 |
2.1.4 1993-2009年户籍制度突破“城乡二元化”结构 | 第14页 |
2.1.5 2010年至今破除“城乡二元化”,探索户籍制度新模式 | 第14-15页 |
2.2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模式引发的问题 | 第15-17页 |
2.2.1 身份等级划分明显,制约人口自由流动 | 第15-16页 |
2.2.2 城市管理缺失,制约城市化发展 | 第16页 |
2.2.3 户口等级分明,加剧社会分层 | 第16-17页 |
2.2.4 地区发展不平衡,城乡差别与不平等状况加剧 | 第17页 |
2.3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 | 第17-19页 |
2.3.1 地方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缺乏动力 | 第18页 |
2.3.2 户籍制度改革成本过高 | 第18页 |
2.3.3 大城市环境承载力下降 | 第18-19页 |
2.3.4 社会福利不平等,社会秩序紊乱 | 第19页 |
2.4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举步维艰的原因 | 第19-23页 |
2.4.1 我国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 | 第19-20页 |
2.4.2 “城乡二元化”结构意识积重难返 | 第20页 |
2.4.3 户籍制度的差别化分配原则根深蒂固 | 第20-23页 |
第三章 新时期我国户籍制度模式改革的新举措 | 第23-29页 |
3.1 中共十八大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新举措 | 第23-24页 |
3.1.1 加强属地化改革 | 第23-24页 |
3.1.2 关于属地化改革的分析 | 第24页 |
3.2 2014年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会议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新举措 | 第24-26页 |
3.2.1 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| 第24-26页 |
3.2.2 关于差别化落户政策的分析 | 第26页 |
3.3 现阶段我国党和政府改革户籍制度模式的新突破 | 第26-29页 |
3.3.1 坚持以人为核心,户籍制度改革重质量轻规模 | 第26页 |
3.3.2 保障落户人口均等享有社会公共服务的权益 | 第26页 |
3.3.3 农业转移人口不再以三权换户籍 | 第26-27页 |
3.3.4 鼓励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户口迁移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十八大后我国大中小型城市对户籍制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| 第29-37页 |
4.1 小型城市:沧州市对户籍制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| 第29-32页 |
4.1.1 建制镇和小型城市的落户限制政策 | 第29页 |
4.1.2 沧州市落实新户籍制度模式的案例研究 | 第29-32页 |
4.1.3 沧州市落实户籍制度新模式的思考 | 第32页 |
4.2 中型城市:衡水市对户籍制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| 第32-34页 |
4.2.1 中型城市的落户限制政策 | 第32-33页 |
4.2.2 衡水市落实新户籍制度模式的案例研究 | 第33-34页 |
4.2.3 衡水市落实户籍制度新模式的思考 | 第34页 |
4.3 大型城市:贵阳市对户籍制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| 第34-35页 |
4.3.1 大型城市的落户限制政策 | 第34页 |
4.3.2 贵阳市落实新户籍制度模式的案例研究 | 第34-35页 |
4.3.3 贵阳市落实户籍制度新模式的思考 | 第35页 |
4.4 大中小型城市落实户籍制度新模式的社会效应 | 第35-37页 |
4.4.1 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| 第36页 |
4.4.2 促进我国社会公平 | 第36页 |
4.4.3 中小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加重社会资源压力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作为特大城市的天津市对积分落户制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| 第37-51页 |
5.1 特大型城市积分落户制度的发展历程 | 第37页 |
5.2 积分落户制度的主要内容 | 第37-38页 |
5.3 天津市对户籍制度新模式积分落户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| 第38-48页 |
5.3.1 天津市2012-2015年人口情况分析 | 第38-40页 |
5.3.2 天津市积分落户制度的政策支持 | 第40页 |
5.3.3 天津市积分落户制度现状调查问卷分析 | 第40-48页 |
5.4 天津市实行积分落户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8页 |
5.4.1 入户办理程序复杂 | 第48页 |
5.4.2 “供不应求”的落户指标 | 第48页 |
5.4.3 积分落户制度“嫌贫爱富”,隐藏身份歧视 | 第48页 |
5.5 长期实行积分落户制度的弊端 | 第48-51页 |
5.5.1 造成我国发达地区底层劳动力紧缺 | 第49页 |
5.5.2 加剧社会不公,引发社会矛盾 | 第49页 |
5.5.3 加大城乡与区域差异 | 第49-51页 |
第六章 现阶段对完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构想 | 第51-55页 |
6.1 完善积分落户制 | 第51页 |
6.1.1 积分落户指标“多条件、低门槛” | 第51页 |
6.1.2 简化积分落户办理程序,提供人性化服务 | 第51页 |
6.2 以发展中小城市来减轻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压力 | 第51-52页 |
6.3 为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| 第52页 |
6.4 将社会保障在全国范围内统筹 | 第52-53页 |
6.5 剥离户籍制度福利,加强配套政策同步改革 | 第53-55页 |
第七章 结语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攻硕期间本人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9-61页 |
附录一 | 第61-63页 |
附录二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