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--以河北省J县为例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10-23页 |
| 一、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| 二、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| 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(一)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(二)实践意义 | 第11页 |
| 四、研究问题 | 第11-12页 |
| 五、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2页 |
| 六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| (一)课程实施 | 第12-13页 |
| (二)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 | 第13-14页 |
| 七、文献综述 | 第14-23页 |
| (一)国外科学课程的发展 | 第14-17页 |
| (二)国内科学课程的发展 | 第17-21页 |
| (三)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| 第21-22页 |
| (四)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| 第22-23页 |
| 第一章 研究设计 | 第23-25页 |
| 一、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23页 |
| (一)调查地区概况 | 第23页 |
| (二)调查学校 | 第23页 |
| 二、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三、研究思路 | 第24-25页 |
| 第二章 河北省J县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 | 第25-42页 |
| 一、被调查学校基本概况 | 第25-26页 |
| (一)县城小学 | 第25页 |
| (二)乡镇小学 | 第25-26页 |
| (三)农村小学 | 第26页 |
| 二、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基本情况 | 第26-30页 |
| (一)教材使用情况 | 第26页 |
| (二)课时情况 | 第26-27页 |
| (三)科学教师的基本情况 | 第27-30页 |
| 三、小学科学课教学情况 | 第30-37页 |
| (一)备课情况 | 第30-32页 |
| (二)上课情况 | 第32-36页 |
| (三)课后作业情况 | 第36-37页 |
| 四、科学实验室实验设施及利用情况 | 第37-42页 |
| (一)科学实验室建设情况 | 第40页 |
| (二)实验室仪器配置情况 | 第40-41页 |
| (三)调查学校的实验室、仪器的使用情况 | 第41页 |
| (四)实验室、仪器的保护情况 | 第41-42页 |
| 第四章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2-59页 |
| 一、课程本身的因素 | 第42-48页 |
| (一)课程标准对科学课程实施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| (二)科学教材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| (三)实施者对课程的理解 | 第46-48页 |
| 二、教师因素 | 第48-53页 |
| (一)专业知识 | 第48-49页 |
| (二)教师态度 | 第49-50页 |
| (三)教师队伍 | 第50-51页 |
| (四)个人特征 | 第51-53页 |
| 三、学校的特征 | 第53-57页 |
| (一)领导与校长的态度 | 第53页 |
| (二)学校校园环境与文化 | 第53-54页 |
| (三)学生的学习 | 第54-56页 |
| (四)学校的实验室 | 第56-57页 |
| 四、学校外部的因素 | 第57-59页 |
| (一)社区和家长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(二)政府部门的影响 | 第58页 |
| (三)社会各界的理解、支持和帮助 | 第58-59页 |
| 第五章 课程实施的思考及建议 | 第59-61页 |
| 一、加快新课标的普及,实施新政策新要求 | 第59页 |
| 二、改进师资配置结构,普及专职科学教师 | 第59-60页 |
| 三、优化教师专业能力,加强岗前岗后培训 | 第60页 |
| 四、完善实验仪器配置,提高实验室使用率 | 第60-61页 |
| 结语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| 附录一 | 第65-66页 |
| 附录二 | 第66-67页 |
| 后记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