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分子衍生类石墨烯掺杂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8页 |
1.1 石墨稀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1.1 石墨稀的结构与性能 | 第14-15页 |
1.1.2 石墨稀的制备方法 | 第15页 |
1.2 掺杂石墨稀概述 | 第15-22页 |
1.2.1 掺杂石墨稀的类型 | 第16-18页 |
1.2.1.1 氮掺杂石墨稀 | 第16-17页 |
1.2.1.2 硫掺杂石墨稀 | 第17页 |
1.2.1.3 共掺杂石墨稀 | 第17页 |
1.2.1.4 其他掺杂类型 | 第17-18页 |
1.2.2 掺杂石墨稀的制备 | 第18-21页 |
1.2.2.1 自下而上合成法 | 第18页 |
1.2.2.2 化学气相沉积法 | 第18-19页 |
1.2.2.3 球磨法 | 第19页 |
1.2.2.4 热处理法 | 第19-21页 |
1.2.2.5 湿化学法 | 第21页 |
1.2.3 掺杂石墨稀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3 超级电容器概述 | 第22-26页 |
1.3.1 超级电容器简述 | 第22-23页 |
1.3.2 超级电容器的类型和特点 | 第23页 |
1.3.3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| 第23-25页 |
1.3.3.1 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| 第24页 |
1.3.3.2 法拉第赝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| 第24-25页 |
1.3.4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1.4 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1.4.1 论文选题 | 第26-27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壳聚糖衍生氮硫共掺杂类石墨烯 | 第28-43页 |
2.1 前言 | 第28-29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9-31页 |
2.2.1 原料与试剂 | 第29-30页 |
2.2.2 仪器骼 | 第30页 |
2.2.3 氮硫共掺杂类石墨稀材料的制备 | 第30页 |
2.2.4 测试与表征 | 第30-31页 |
2 3 结果与讨论 | 第31-42页 |
2.3.1 氮硫共掺杂石墨稀的形貌表征 | 第31-32页 |
2.3.2 氮硫共掺杂石墨稀的结构表征 | 第32-37页 |
2.3.2.1 傅里叶红外光谱(FTIP)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3.2.2 拉曼光谱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3.2.3 XRD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3.2.4 XPS分析 | 第35-37页 |
2.3.3 氮硫共掺杂石墨稀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| 第37-42页 |
2.3.3.1 氨氧化钟为电解质下的电化学测试 | 第37-40页 |
2.3.3.2 离子液体为电解质下的电化学测试 | 第40-4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氮掺杂类石墨稀 | 第43-55页 |
3.1 前言 | 第43-44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4-46页 |
3.2.1 原料和试剂 | 第44页 |
3.2.2 仪器 | 第44-45页 |
3.2.3 氮惨杂类石墨稀的制备 | 第45页 |
3.2.4 测试与表征 | 第45-46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4页 |
3.3.1 ZIF-8前驱体的形貌表征 | 第46-47页 |
3.3.2 邸-8的结构表征 | 第47-48页 |
3.3.2.1 XRD分析 | 第47页 |
3.3.2.2 XPS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3.3 氮渗杂石墨稀类似物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| 第48-51页 |
3.3.3.1 TEM形貌表征 | 第48-49页 |
3.3.3.2 红外光谱 | 第49页 |
3.3.3.3 XPS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3.3.4 拉曼光谱 | 第50-51页 |
3.3.4 氮掺杂石墨稀类似物的电化学性能 % | 第51-54页 |
3.3.4.1 循环伏安测试 | 第51-52页 |
3.3.4.2 恒流充放电测试 | 第52-53页 |
3.3.4.3 交流阻抗测试 | 第53-5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全文总结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6页 |
附录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