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.1 体育课程环境资源 | 第16页 |
1.3.2 体育课程人力资源 | 第16页 |
1.3.3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| 第16-17页 |
1.3.4 总结前人存在的不足 | 第17页 |
1.3.5 本研究的创新性 | 第17页 |
1.4 体育课程资源的属性与结构 | 第17-19页 |
1.4.1 体育课程资源的属性 | 第17-18页 |
1.4.2 体育课程资源的结构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19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9页 |
2.2.2 问卷调查法 | 第19页 |
2.2.3 专家访谈法 | 第19-20页 |
2.2.4 数理统计法 | 第20页 |
2.2.5 逻辑分析法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 | 第21-30页 |
3.1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环境资源的现状 | 第21-25页 |
3.1.1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硬环境 | 第21-24页 |
3.1.1.1 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特色 | 第21-22页 |
3.1.1.1.1 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 | 第21页 |
3.1.1.1.2 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校外地点 | 第21-22页 |
3.1.1.2 体育基础设施资源 | 第22-23页 |
3.1.1.2.1 体育基础设施配备情况 | 第22页 |
3.1.1.2.2 中学体育设施配置达标情况 | 第22页 |
3.1.1.2.3 现有体育器材设备的利用情况 | 第22-23页 |
3.1.1.3 课外和校外体育环境资源 | 第23-24页 |
3.1.1.3.1 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 | 第23页 |
3.1.1.3.2 节假日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项目 | 第23-24页 |
3.1.2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软环境 | 第24-25页 |
3.1.2.1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以及教师接受培训的力度 | 第24页 |
3.1.2.2 学校教学管理与评教活动的开展 | 第24页 |
3.1.2.3 家庭体育锻炼情况 | 第24-25页 |
3.1.2.4 场地对中学生开放情况 | 第25页 |
3.2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现状 | 第25-27页 |
3.2.1 体育教师 | 第25-27页 |
3.2.1.1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3.2.1.2 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了解 | 第26页 |
3.2.1.3 教学及相关活动 | 第26页 |
3.2.1.4 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 | 第26-27页 |
3.2.2 其它人力资源 | 第27页 |
3.2.3 校外人力资源 | 第27页 |
3.3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现状 | 第27-30页 |
3.3.1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 | 第27-28页 |
3.3.2 新兴体育课程资源 | 第28页 |
3.3.3 民间体育项目 | 第28页 |
3.3.4 竞技运动项目 | 第28-29页 |
3.3.5 体育信息资源的利用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影响烟台市体育课程资源的因素 | 第30-34页 |
4.1 影响烟台市体育课程环境资源的因素 | 第30-31页 |
4.1.1 自然环境资源利用不足 | 第30页 |
4.1.2 场地设施经费匮乏 | 第30页 |
4.1.3 保障激励机制匮乏 | 第30页 |
4.1.4 体育教育观念滞后 | 第30页 |
4.1.5 家庭体育锻炼观念落后 | 第30-31页 |
4.2 影响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因素 | 第31-32页 |
4.2.1 校领导体育健康意识淡薄 | 第31页 |
4.2.2 体育教师创新意识匮乏 | 第31页 |
4.2.3 体育教师对新的体育课程认识不准确 | 第31页 |
4.2.4 学生资源开发缓慢 | 第31页 |
4.2.5 校外其他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短板 | 第31-32页 |
4.3 影响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因素 | 第32-34页 |
4.3.1 缺乏实践 | 第32页 |
4.3.2 传统体育项目利用率较低 | 第32页 |
4.3.3 现有运动项目开发率低下 | 第32页 |
4.3.4 课程内容机械化 | 第32-33页 |
4.3.5 中学体育课程信息化资源匮乏 | 第33页 |
4.3.6 校外体育内容资源短缺 | 第33-34页 |
第5章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| 第34-40页 |
5.1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 | 第34-36页 |
5.1.1 大力开发自然环境资源 | 第34页 |
5.1.2 建立配套的保障激励机制 | 第34页 |
5.1.3 合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资源 | 第34页 |
5.1.4 充分利用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 | 第34-35页 |
5.1.5 加大自制体育器材和自建体育场馆的力度 | 第35页 |
5.1.6 因时因地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| 第35页 |
5.1.7 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 | 第35页 |
5.1.8 提高家庭体育锻炼的观念 | 第35-36页 |
5.1.9 大力开发利用民间传统体育资源 | 第36页 |
5.2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| 第36-37页 |
5.2.1 充分利用本市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生“援教顶岗” | 第36页 |
5.2.2 大力加强体育教师教育培训工作 | 第36-37页 |
5.2.3 形成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和用人机制 | 第37页 |
5.2.4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| 第37页 |
5.2.5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| 第37页 |
5.2.6 发挥校内外其他人力资源的合力作用 | 第37页 |
5.3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 | 第37-40页 |
5.3.1 加强民族、民间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利用 | 第37-38页 |
5.3.2 提高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 | 第38页 |
5.3.3 改造现有的体育项目 | 第38页 |
5.3.4 不断完善体育课程内容 | 第38-39页 |
5.3.5 提高校外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质量 | 第39页 |
5.3.6 加大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| 第39-40页 |
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0-42页 |
6.1 结论 | 第40页 |
6.1.1 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 | 第40页 |
6.1.2 影响烟台市体育课程资源的因素 | 第40页 |
6.2 建议 | 第40-42页 |
6.2.1 提高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| 第40页 |
6.2.2 形成保障机制 | 第40-41页 |
6.2.3 完善体育设施 | 第41页 |
6.2.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| 第41页 |
6.2.5 创新体育内容资源 | 第41页 |
6.2.6 加大信息技术的更好开发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附录A | 第45-47页 |
附录B | 第47-49页 |
附录C | 第49-5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