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1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8页 |
1.1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| 第16-18页 |
1.1.1 超级电容器的历史 | 第16页 |
1.1.2 超级电容器的优点 | 第16-18页 |
1.1.3 超级电容器的挑战 | 第18页 |
1.2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与结构 | 第18-21页 |
1.2.1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与原理 | 第18-20页 |
1.2.2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与分类 | 第20-21页 |
1.3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| 第21-23页 |
1.3.1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3.2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前景 | 第22-23页 |
1.4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| 第23-26页 |
1.4.1 碳材料 | 第23-24页 |
1.4.2 导电聚合物 | 第24-25页 |
1.4.3 过渡金属氧化物/氢氧化物 | 第25-26页 |
1.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设备 | 第28-36页 |
2.1 引言 | 第28页 |
2.2 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28-30页 |
2.2.1 实验材料及试剂 | 第28-29页 |
2.2.2 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29-30页 |
2.3 样品制备 | 第30-31页 |
2.3.1 电极材料的制备 | 第30页 |
2.3.2 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| 第30-31页 |
2.4 材料结构表征测试 | 第31-32页 |
2.4.1 X射线衍射 | 第31页 |
2.4.2 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31-32页 |
2.4.3 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32页 |
2.4.4 N_2吸附比表面积分析 | 第32页 |
2.4.5 热重分析-差示扫描量热仪 | 第32页 |
2.5 电化学测试 | 第32-33页 |
2.6 相关计算 | 第33-36页 |
2.6.1 比电容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计算 | 第33页 |
2.6.2 电容器组装中的质量匹配计算 | 第33-36页 |
第三章 纳米结构草酸镍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| 第36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36-38页 |
3.2 结果和讨论 | 第38-45页 |
3.2.1 电极的形貌结构表征 | 第38-39页 |
3.2.2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9-42页 |
3.2.3 组装的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(NON@NF//AC)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42-45页 |
3.3 本章小节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纳米花瓣状的NiO修饰的3D泡沫镍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| 第46-60页 |
4.1 引言 | 第46-47页 |
4.2 结果和讨论 | 第47-59页 |
4.2.1 电极的形貌结构表征 | 第47-51页 |
4.2.2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1-56页 |
4.2.3 组装的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(NiO//AC)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6-5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纳米结构草酸钴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| 第60-72页 |
5.1 引言 | 第60-61页 |
5.2 结果和讨论 | 第61-70页 |
5.2.1 电极的形貌结构表征 | 第61-63页 |
5.2.2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63-69页 |
5.2.3 组装的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(CoC_2O_4//AC)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69-7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6页 |
附录 | 第86-87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