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水产、渔业论文--水产基础科学论文--水产生物学论文--水产动物学论文

奥利亚罗非鱼耐寒性能评价及低温选育效果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前言第10-12页
第1部分 文献综述第12-21页
 1 我国罗非鱼养殖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·罗非鱼的分类与分布第12页
   ·我国罗非鱼的引入和养殖状况第12-13页
   ·我国罗非鱼养殖的重要意义第13页
   ·我国罗非鱼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不耐低温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繁殖过快第14页
     ·种质混杂退化和生产性能下降第14页
 2 奥利亚罗非鱼生物学第14-17页
   ·奥利亚罗非鱼的形态特征第14-15页
   ·奥利亚罗非鱼的生活习性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栖息特性第15页
     ·对温度的耐受程度第15页
     ·对溶氧量的耐受力第15页
     ·对盐度的耐受力第15-16页
     ·食性第16页
   ·生长规律第16页
   ·繁殖习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繁殖温度第16页
     ·产卵量第16页
     ·繁殖行为第16-17页
   ·主要优点第17页
 3 罗非鱼耐寒性能研究进展第17-20页
   ·罗非鱼耐寒性能研究的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·罗非鱼耐寒性能评估的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低温胁迫实验的控温模式设计第18页
     ·罗非鱼耐寒性能的评估指标第18-19页
   ·罗非鱼低温遗传学研究第19-20页
 4 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·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0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-21页
第2部分 试验研究第21-44页
 试验1 不同品系奥利亚罗非鱼耐寒性能的评价第21-26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1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半数死亡温度测定的降温方法第22页
   ·耐寒性能评价指标第22页
     ·半致死低温(LT_(50))第22页
     ·低温死亡率第22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22-23页
  2 结果第23-24页
   ·三个不同品系奥利亚罗非鱼耐寒性能比较第23页
   ·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杂交的尼奥罗非鱼耐寒性能比较第23页
   ·、亲本与子代耐寒性能与半致死温度、低温死亡率的相关关系第23-24页
  3 讨论第24-25页
   ·不同品系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尼奥罗非鱼的耐寒性能存在差异第24-25页
   ·亲本与子代耐寒性能与半致死温度、低温死亡率有高度相关第25页
  4 小结第25-26页
 试验2 耐寒型奥利亚罗非鱼的选育效果评价第26-37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26-31页
   ·耐寒型奥利亚罗非鱼育种材料的来源第26-27页
   ·耐寒型奥利亚罗非鱼育种基础种群和核心种群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基础群的选育第27页
     ·核心群的选育第27-28页
   ·耐寒型奥利亚罗非鱼三个世代家系的繁育第28-31页
     ·亲本的培育与挑选第28页
     ·亲本配对与苗种繁育第28-30页
     ·P_0代亲本的选配第30页
     ·P_1代亲本的选配第30-31页
   ·耐寒型奥利亚罗非鱼的耐寒性能评价第31页
     ·试验鱼第31页
     ·测定方法第31页
   ·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31页
  2 结果第31-35页
   ·耐寒型奥利亚罗非鱼基础群的选育结果第31-32页
   ·耐寒型奥利亚罗非鱼核心群的选育结果第32页
   ·耐寒型奥利亚罗非鱼家系的繁育结果第32-34页
   ·耐寒型奥利亚罗非鱼的选育效果比较第34-35页
  3 讨论第35-36页
  4 小结第36-37页
 试验3 耐寒型奥利亚罗非鱼不同家系耐寒性能的测定第37-44页
  1 材料和方法第37-39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37-38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39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·奥利亚罗非鱼6个家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死亡率情况第39-40页
   ·罗非鱼6个家系的LT_(50)及CDH值第40-41页
   ·罗非鱼6个家系的LT_(50)和CDH值的方差分析第41-42页
  3 讨论第42-43页
   ·通过家系选育的罗非鱼耐寒能力比其亲本增强第42-43页
   ·低温选育可以提高罗非鱼的耐寒能力第43页
  4 小结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9页
附录第49-55页
撰写及发表的主要论文第55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环境侵权行政救济制度研究
下一篇:Maple与特殊函数在微分方程边值问题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