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省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工程技术优化与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3.1 水泥稳定材料的强度要求 | 第14-15页 |
1.3.2 收缩性能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原材料、试验方案及试件制备 | 第20-30页 |
2.1 试验研究方案 | 第20-21页 |
2.2 原材料性质 | 第21-22页 |
2.2.1 水泥基本性能 | 第21页 |
2.2.2 集料基本性能 | 第21-22页 |
2.3 合成级配设计 | 第22-24页 |
2.4 试件的制备 | 第24-29页 |
2.4.1 击实试验 | 第24-27页 |
2.4.2 试件成型与养生 | 第27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| 第30-50页 |
3.1 强度形成机理 | 第30-31页 |
3.2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3 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9页 |
3.3.1 水泥剂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3.2 不同级配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.3.3 养生龄期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3.4 不同石料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4 弯拉强度试验方法 | 第39-40页 |
3.5 水泥稳定碎石弯拉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5页 |
3.5.1 水泥剂量对弯拉强度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3.5.2 不同级配对弯拉强度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5.3 养生龄期对弯拉强度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3.5.4 不同石料对弯拉强度的影响 | 第45页 |
3.6 抗压强度与弯拉强度关系研究 | 第45-49页 |
3.6.1 相同龄期下强度指标间的关系 | 第46-48页 |
3.6.2 不同龄期下强度指标间的关系 | 第48-49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| 第50-69页 |
4.1 半刚性基层收缩机理 | 第50-53页 |
4.1.1 干燥收缩机理 | 第50-52页 |
4.1.2 温度收缩机理 | 第52-53页 |
4.2 收缩试验方法 | 第53-57页 |
4.2.1 干缩试验方法 | 第55-56页 |
4.2.2 温缩试验方法 | 第56-57页 |
4.3 干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2页 |
4.3.1 干缩性能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规律 | 第57-58页 |
4.3.2 失水率对干缩性能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4.3.3 水泥剂量对干缩性能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4.3.4 不同级配对干缩性能的影响 | 第62页 |
4.4 温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2-67页 |
4.4.1 温缩应变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| 第62-64页 |
4.4.2 温缩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| 第64-65页 |
4.4.3 水泥剂量对温缩性能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4.4.4 不同级配对温缩性能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强度与收缩裂缝关系研究 | 第69-82页 |
5.1 收缩应力与开裂规律研究 | 第69-70页 |
5.2 抗裂性能评价方法 | 第70-73页 |
5.2.1 现行抗裂性能评价方法 | 第70-71页 |
5.2.2 推荐抗裂性能评价方法 | 第71-73页 |
5.3 强度指标与收缩性能指标的关系 | 第73-75页 |
5.3.1 随级配变化时各指标的关系 | 第73-74页 |
5.3.2 随水泥剂量变化时各指标的关系 | 第74-75页 |
5.4 最佳级配范围的确定方法 | 第75-78页 |
5.4.1 强度与级配的函数关系 | 第76页 |
5.4.2 收缩性能与级配的函数关系 | 第76-77页 |
5.4.3 综合抗裂指数与级配的函数关系 | 第77-78页 |
5.5 最佳水泥剂量范围的确定方法 | 第78-81页 |
5.5.1 强度与水泥剂量的函数关系 | 第78-79页 |
5.5.2 收缩性能与水泥剂量的函数关系 | 第79-80页 |
5.5.3 综合抗裂指数与水泥剂量的函数关系 | 第80-81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六章 试验路验证与观测 | 第82-91页 |
6.1 试验路概况 | 第82-83页 |
6.1.1 依托工程介绍 | 第82页 |
6.1.2 试验路方案 | 第82-83页 |
6.2 试验路的铺筑 | 第83-85页 |
6.2.1 混合料的拌合 | 第83-84页 |
6.2.2 混合料的运输和摊铺 | 第84页 |
6.2.3 混合料的碾压 | 第84-85页 |
6.2.4 养生 | 第85页 |
6.3 试验路跟踪检测 | 第85-90页 |
6.3.1 混合料级配筛分检测 | 第85-87页 |
6.3.2 水泥剂量的检测 | 第87-88页 |
6.3.3 压实度检测 | 第88-89页 |
6.3.4 抗压强度检测 | 第89-90页 |
6.3.5 基层裂缝的观测 | 第90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结论与进一步研究设想 | 第91-93页 |
1.结论 | 第91-92页 |
2.进一步研究设想 | 第92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6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
附录 | 第98-101页 |
附表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