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5页 |
1.1.1 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 | 第12-14页 |
1.1.2 车载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 车载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1.2.1 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2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2页 |
2 混合储能系统特性与能量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2-36页 |
2.1 混合储能系统拓扑结构 | 第22-25页 |
2.1.1 被动式拓扑结构 | 第22-23页 |
2.1.2 半主动式拓扑结构 | 第23-24页 |
2.1.3 主动式拓扑结构 | 第24-25页 |
2.2 混合储能系统构成 | 第25-30页 |
2.2.1 钛酸锂电池 | 第25-27页 |
2.2.2 超级电容器 | 第27-29页 |
2.2.3 双向DC/DC变换器及工作原理 | 第29-30页 |
2.3 有轨电车能量计算 | 第30-34页 |
2.3.1 车辆牵引计算 | 第30-31页 |
2.3.2 实际线路仿真分析 | 第31-34页 |
2.4 能量管理优化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4.1 容量优化配置问题分析 | 第34页 |
2.4.2 能量管理策略优化需求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3 基于NSGA-Ⅱ算法的车载混合储能多目标容量优化配置 | 第36-50页 |
3.1 容量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 | 第36-41页 |
3.1.1 多目标优化问题 | 第36-37页 |
3.1.2 现代有轨电车HESS多目标优化模型 | 第37-39页 |
3.1.3 HESS功率分配基本策略 | 第39-41页 |
3.2 基于NSGA-Ⅱ的容量配置求解方法 | 第41-43页 |
3.2.1 NSGA-Ⅱ算法原理 | 第41页 |
3.2.2 基于NSGA-Ⅱ的容量优化配置 | 第41-43页 |
3.3 优化结果分析 | 第43-48页 |
3.3.1 站间距对容量配置结果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3.3.2 基于真实线路参数的容量配置结果 | 第45-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4 基于V2I通讯的混合储能装置在线能量管理策略 | 第50-70页 |
4.1 基于V2I通讯的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状态预测 | 第50-53页 |
4.1.1 有轨电车站间交通模型 | 第50-51页 |
4.1.2 有轨电车站间运行状态预测 | 第51-53页 |
4.2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 | 第53-58页 |
4.2.1 基于固定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 | 第53页 |
4.2.2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能量管理策略 | 第53-56页 |
4.2.3 基于V2I通讯的在线能量管理策略 | 第56-58页 |
4.3 仿真对比及分析 | 第58-68页 |
4.3.1 仿真模型及参数 | 第58-59页 |
4.3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9-6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5 混合储能系统实验验证 | 第70-84页 |
5.1 实验平台架构 | 第70-72页 |
5.2 混合储能能量管理策略验证实验 | 第72-82页 |
5.2.1 基于虚拟电池电流的控制策略 | 第72-73页 |
5.2.2 能量管理策略实验验证 | 第73-8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2-84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6.1 结论 | 第84-85页 |
6.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90-9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