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7-8页 |
1 问题的提出 | 第8-11页 |
1.1 概况 | 第8页 |
1.2 抗虫资源的评价方法 | 第8页 |
1.3 大豆抗棉铃虫基因定位的研究 | 第8-9页 |
1.4 植物抗咀嚼式口器昆虫分子途径进展 | 第9页 |
1.5 植物中microRNA | 第9-10页 |
1.6 miRNA参与大豆逆境胁迫响应 | 第10页 |
1.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1-16页 |
2.1 植物材料与棉铃虫 | 第11页 |
2.2 抗性鉴定 | 第11页 |
2.3 胁迫处理 | 第11页 |
2.4 文库构建 | 第11-12页 |
2.5 序列分析和测序数据过滤 | 第12页 |
2.6 新miRNA的预测及靶标预测 | 第12-13页 |
2.7 miRNA表达水平及显著性差异分析 | 第13页 |
2.8 荧光定量PCR | 第13-1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16-63页 |
3.1 测序结果概况 | 第16-18页 |
3.2 组成型抗虫miRNAs | 第18-34页 |
3.3 感池中对棉铃虫响应的miRNA | 第34-39页 |
3.4 抗池中对棉铃虫响应的miRNA | 第39-42页 |
3.5 抗虫池与感虫池对棉铃虫响应的miRNAs的比较 | 第42-61页 |
3.6 荧光定量PCR验证 | 第61-63页 |
4 讨论 | 第63-66页 |
5 结论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| 第72-73页 |
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3-7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