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复合材料论文

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可控构建与电催化性能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全文缩略词索引第10-16页
第1章 绪论第16-37页
    1.1 石墨烯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第18-19页
    1.2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石墨烯-金属复合材料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石墨烯-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石墨烯-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石墨烯-聚合物复合材料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石墨烯基其他复合材料第22-23页
    1.3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结构控制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三维网络石墨烯复合材料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垂直取向石墨烯复合材料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其他结构石墨烯复合材料第27-28页
    1.4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污染物检测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污染物吸附分离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燃料电池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光/电催化制氢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6 能量储存第34-35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主要研究内容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主要创新点第35-37页
第2章 垂直取向石墨烯-Pd纳米粒子及其甲醇催化第37-5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7-38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氧化石墨的制备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石墨烯-Pd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材料表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抗中毒性实验第41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4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d/VrGO的制备及形貌表征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Pd/VrGO的成分表征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d/VrGO的形成机理探讨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Pd/VrGO的电催化活性研究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Pd/VrGO的电催化稳定性研究第50-5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3章 垂直取向石墨烯-去合金Pd-Cu纳米粒子及其甲醇催化第53-6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3-54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材料表征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5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55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dCu/VrGO的制备过程和SEM表征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PdCu/VrGO的TEM表征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PdCu/VrGO的XRD和拉曼光谱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PdCu/VrGO的XPS表征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电化学活性面积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电催化机理探究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抗CO中毒性实验第64-6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4章 垂直取向石墨烯-聚苯胺固定Pd纳米粒子及其醇类催化第66-8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6-67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组成表征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8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68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PANI@VrGO的制备及SEM表征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ANI@VrGO垂直取向的形成机理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Pd/PANI@VrGO的结构表征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Pd/PANI@VrGO的成分表征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电化学活性面积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电催化活性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电催化稳定性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抗CO中毒性实验第80-8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5章 三维网络石墨烯-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氧还原催化第83-9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3-84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溶液的准备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制备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氧还原催化性能表征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搭建和运行第85-86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86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rGO@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rGO@CNTs复合材料的形貌表征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XRD和拉曼光谱表征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氧还原电催化活性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氧还原电催化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氧还原电催化机理解析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7 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第94-9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5-96页
结论第96-98页
展望第98-99页
参考文献第99-122页
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2-125页
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5-126页
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26-127页
附录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奖励及作者简历第127-128页
致谢第128-129页

论文共12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D-A型共轭导电聚合物的设计、合成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重建及若干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