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4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7-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综述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三、研究特色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城市形象内涵与城市形象传播的意义 | 第14-19页 |
第一节 城市形象的内涵与构成 | 第14-16页 |
一、城市形象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二、城市形象的构成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城市形象传播及其传播意义 | 第16-19页 |
一、城市形象传播 | 第16-17页 |
二、城市形象传播的意义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现状 | 第19-30页 |
第一节 乌鲁木齐地理状况与历史沿革 | 第19-20页 |
一、乌鲁木齐地理状况 | 第19页 |
二、乌鲁木齐历史沿革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的 5w要素分析 | 第20-30页 |
一、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者 | 第20-22页 |
二、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的内容 | 第22-25页 |
三、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媒介 | 第25-27页 |
四、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受众 | 第27-28页 |
五、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的SWOT分析 | 第30-41页 |
第一节 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的优势分析(Strength) | 第30-33页 |
一、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 | 第30-31页 |
二、具有丰富的传播内容 | 第31-33页 |
第二节 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的劣势分析(Weakness) | 第33-35页 |
一、大众传媒构建了负面的拟态环境 | 第33-34页 |
二、城市形象传播渠道单一,难以形成合力 | 第34页 |
三、缺乏科学的城市形象传播效果评估体系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的机会分析(Oppotunity) | 第35-36页 |
一、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战略为乌鲁木齐形象传播带来新机遇 | 第35页 |
二、新的媒介环境为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创造更多机会 | 第35-36页 |
三、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乌鲁木齐形象传播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 | 第36页 |
第四节 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的威胁分析(Threat) | 第36-39页 |
一、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的同质化 | 第37页 |
二、新的媒介环境使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面临挑战 | 第37-38页 |
三、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面临城市公共危机 | 第38-39页 |
第五节 基于SWOT分析的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TOWS矩阵模式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基于SWOT分析的乌鲁木齐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| 第41-53页 |
第一节 城市形象旅游传播策略 | 第41-43页 |
一、城市形象旅游传播概述 | 第41-42页 |
二、乌鲁木齐城市形象旅游传播策略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城市形象节事活动传播策略 | 第43-46页 |
一、节事活动概述 | 第43页 |
二、乌鲁木齐节事活动传播实例分析 | 第43-46页 |
第三节 城市形象危机管理传播策略 | 第46-49页 |
一、城市形象危机概述 | 第46-47页 |
二、城市危机的传播特点 | 第47-48页 |
三、城市危机管理的传播策略 | 第48-49页 |
第四节 城市形象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| 第49-51页 |
一、整合营销传播概述 | 第50页 |
二、城市形象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| 第50-51页 |
第五节 城市形象传播效果评估与反馈体系建设 | 第51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附录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