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谊兄弟溢价并购银汉科技的财务风险分析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| 第9-11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第四节 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| 第13-22页 |
第一节 文献综述 | 第13-19页 |
一、溢价并购界定 | 第13-15页 |
二、文化产业同业并购的研究 | 第15页 |
三、并购财务风险研究 | 第15-19页 |
第二节 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一、溢价并购相关理论 | 第19-21页 |
二、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溢价并购财务风险理论分析 | 第22-28页 |
第一节 溢价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| 第22-23页 |
一、集体讨论法 | 第22页 |
二、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 | 第22-23页 |
三、流程分析法 | 第23页 |
第二节 溢价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与成因 | 第23-26页 |
一、并购前的定价评估风险成因 | 第23-24页 |
二、并购中的融资风险成因 | 第24页 |
三、并购后的偿债风险成因 | 第24-25页 |
四、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成因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溢价并购财务风险的评估方法 | 第26-28页 |
一、定性分析法 | 第26-27页 |
二、定量分析法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华谊兄弟溢价并购银汉科技案例介绍 | 第28-35页 |
第一节 行业背景 | 第28-31页 |
一、并购现状分析 | 第28-30页 |
二、并购高溢价现象分析 | 第30页 |
三、行业并购溢价样本的特征分析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并购双方简介 | 第31-33页 |
一、华谊兄弟 | 第31-33页 |
二、银汉科技 | 第33页 |
第三节 并购过程 | 第33-34页 |
第四节 并购溢价率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华谊兄弟溢价并购银汉科技的财务风险识别 | 第35-45页 |
第一节 溢价并购前的定价评估风险 | 第35-37页 |
一、信息不对称 | 第35页 |
二、议价能力 | 第35-36页 |
三、并购经验 | 第36页 |
四、评估环境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溢价并购中的融资风险 | 第37-39页 |
一、资本结构 | 第38-39页 |
二、支付方式 | 第39页 |
第三节 溢价并购后的偿债风险 | 第39-43页 |
一、短期偿债风险 | 第39-42页 |
二、长期偿债风险 | 第42-43页 |
第四节 溢价并购后整合的财务风险 | 第43-45页 |
第六章 华谊兄弟溢价并购银汉科技的财务风险评价 | 第45-52页 |
第一节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5页 |
第二节 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| 第45-47页 |
第三节 确定指标隶属度 | 第47-48页 |
第四节 指标的三级模糊综合评判 | 第48-50页 |
一、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| 第48-49页 |
二、模糊综合评价在本案例的运用 | 第49-50页 |
第五节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2页 |
第七章 结论、建议、不足与展望 | 第52-55页 |
第一节 结论 | 第52-53页 |
第二节 建议 | 第53-54页 |
一、改善评估环境 | 第53页 |
二、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| 第53-54页 |
三、采取灵活的支付方式 | 第54页 |
四、有效整合资源,实现规模经济和财务协同 | 第54页 |
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附录1 问卷一 | 第58-62页 |
附录2 问卷二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