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5页 |
1.2 藻类浓缩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1 化学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2.2 物理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 旋管动态分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| 第17-23页 |
1.3.1 膜分离技术发展 | 第17-19页 |
1.3.2 旋管动态分离器基本特点 | 第19-22页 |
1.3.3 旋管动态分离技术应用 | 第22-23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藻类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| 第24-36页 |
2.1 藻类检测方法的研究 | 第24-26页 |
2.2 荧光光谱法基本理论研究 | 第26-33页 |
2.2.1 荧光 | 第26-30页 |
2.2.2 荧光分光光度计 | 第30-33页 |
2.3 藻类检测系统总体方案 | 第33-35页 |
2.3.1 藻类检测系统设计思路 | 第33页 |
2.3.2 藻类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| 第33-34页 |
2.3.3 藻类检测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| 第34-3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3章 富集子系统设计及实验 | 第36-58页 |
3.1 旋管动态分离基本理论研究 | 第36-41页 |
3.1.1 内筒旋转外筒静止式旋管环隙间Taylor涡的形成 | 第36-38页 |
3.1.2 临界Taylor数推导 | 第38-40页 |
3.1.3 泰勒涡流的特性 | 第40-41页 |
3.2 富集子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| 第41-43页 |
3.3 旋管分离器设计 | 第43-46页 |
3.4 反冲洗装置设计 | 第46-51页 |
3.4.1 反冲洗机理的研究 | 第46-47页 |
3.4.2 反冲洗装置方案设计及选定 | 第47-51页 |
3.5 输送装置设计 | 第51-52页 |
3.6 实验研究 | 第52-57页 |
3.6.1 外筒侧进水式样机实验 | 第52-55页 |
3.6.2 内筒上端进水式样机实验 | 第55-57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4章 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| 第58-71页 |
4.1 控制系统控制要求及总体设计方案 | 第58-62页 |
4.1.1 系统控制要求 | 第58-59页 |
4.1.2 总体设计方案 | 第59-62页 |
4.2 核心控制器的选择 | 第62-64页 |
4.2.1 单片机在富集子系统中的应用 | 第62-63页 |
4.2.2 AT89C51单片机的性能指标及选用 | 第63-64页 |
4.3 控制系统设计 | 第64-69页 |
4.3.1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| 第64-65页 |
4.3.2 旋管分离器电机调速及其显示硬件电路设计 | 第65-66页 |
4.3.3 输送系统电机驱动与信号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| 第66-69页 |
4.3.4 电磁阀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| 第6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5章 旋管分离器流体仿真与分析 | 第71-85页 |
5.1 旋管分离器流体仿真的意义 | 第71页 |
5.2 计算流体力学(CFD)理论介绍 | 第71-73页 |
5.2.1 计算流体力学特点与发展简介 | 第71-72页 |
5.2.2 计算流体力学应用 | 第72页 |
5.2.3 计算流体力学一般计算步骤 | 第72-73页 |
5.3 FLUENT软件简介 | 第73-74页 |
5.4 外筒侧进水式旋管分离器流体仿真 | 第74-83页 |
5.4.1 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| 第74-75页 |
5.4.2 建立计算模型及设置材料属性 | 第75-77页 |
5.4.3 不同转速下压力场分布 | 第77-80页 |
5.4.4 不同转速下速度场分布 | 第80-8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5-88页 |
6.1 结论 | 第85-86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86页 |
6.3 展望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4页 |
个人简介及在读期间成果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