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微生物学(兽医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家畜病毒学论文

猪瘟病毒与干扰素刺激基因15相互作用的探索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前言第10-30页
    1.1 猪瘟病毒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猪瘟病毒的病原学特征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猪瘟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产物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干扰素系统概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Mx GTPase系统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2',5'-OAS/RNase L通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类泛素修饰蛋白第14页
    1.3 类泛素修饰蛋白ISG15第1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ISG15的结构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ISG15的表达调控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ISG15的类泛素修饰系统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ISGJ5的抗病毒活性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ISG15的生物活性机制第23-28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8-30页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0-45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细胞株、病毒株、质粒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抗体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试剂和材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常用试剂及缓冲液的配制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主要仪器设备第31-32页
    2.2 技术路线第32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3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干扰素对ISG15转录、翻译和修饰水平影响的测定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猪瘟病毒对ISG15转录、翻译和修饰水平影响的测定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过表达ISG15对猪瘟病毒影响的测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猪瘟病毒调控ISG15途径的探索第42-45页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5-65页
    3.1 干扰素对ISG15转录、翻译和修饰水平的影响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时定量逆转录PCR(RQ-RT-PCR)测定干扰素对ISG15转录水平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间接免疫荧光(IFA)测定干扰素对ISG15翻译水平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流式细胞术(FCM)测定干扰素对ISG15翻译水平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免疫印迹(Western-blot)测定干扰素对ISG15翻译、修饰水平的影响第47-49页
    3.2 猪瘟病毒对ISG15转录、翻译和修饰水平的影响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RQ-RT-PCR测定猪瘟病毒对ISG15转录水平的影响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IFA测定猪瘟病毒对ISG15翻译水平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FCM测定猪瘟病毒对ISG15翻译水平的影响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Western-blot测定猪瘟病毒对ISG15翻译水平的影响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Western-blot测定猪瘟病毒对ISG15修饰水平的影响第52-56页
    3.3 过表达ISG15对猪瘟病毒的影响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测定过表达ISG15对猪瘟病毒RNA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测定过表达ISG15对猪瘟病毒蛋白的影响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测定过表达ISG15对猪瘟病毒滴度的影响第60-62页
    3.4 猪瘟病毒调控ISG15的途径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测定灭活猪瘟病毒对ISG15翻译、修饰水平的影响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探索IRF3和NF-κB在猪瘟病毒调控ISG15途径中的作用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探索HDAC6在猪瘟病毒调控ISG15途径中的作用第62-65页
第四章 讨论第65-70页
    4.1 干扰素对ISG15转录、翻译和修饰水平影响的测定第65-66页
    4.2 猪瘟病毒对ISG15转录、翻译和修饰水平影响的测定第66-67页
    4.3 过表达ISG15对猪瘟病毒影响的测定第67-68页
    4.4 猪瘟病毒调控ISG15途径的探索第68-70页
第五章 结论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甘蓝型油菜WAX INDUCER1/SHINE1在高渗透胁迫中的作用及水稻CLCc3基因克隆
下一篇:远洋船舶压载水藻类检测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