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肿瘤学论文--消化系肿瘤论文--肠肿瘤论文

结直肠癌以奥沙利铂为基础化疗后肝功能异常/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

摘要第12-15页
ABSTRACT第15-18页
符号说明第19-21页
前言第21-27页
第1章 材料与方法第27-43页
    1.1 研究人群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纳入标准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排除标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病例终止标准第28页
    1.2 治疗方案第28-29页
    1.3 肝功能检查异常的定义与分型第29页
    1.4 影响因素记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一般因素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肝脏状况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原发肿瘤特征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治疗方案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XRCC1 Arg399Gln位点基因型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6 护肝药物治疗情况第30-31页
    1.5 XRCC1 Arg399Gln基因型检测试验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实验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.1 试剂与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.2 主要实验仪器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基因分型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1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2 血液样本的收集和保存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3 血液DNA的提取和保存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4 血液DNA浓度和纯度检测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5 XRCC1 Arg199Gln基因SNP分型第33页
    1.6 统计分析第33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单因素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1.1 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是否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1.2 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早晚程度的单因素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1.3 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持续时间的单因素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1.4 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后护肝药物治疗疗效的单因素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多因素分析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2.1 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是否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2.2 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早晚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2.3 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持续时间的多因素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2.4 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后护肝药物治疗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第39-43页
第2章 结果第43-87页
    2.1 入组样本一般情况第43-45页
    2.2 肝功能检查异常及肝损害第45-46页
    2.3 不良因素分析第46-8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单因素分析第46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1 化疗后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是否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2 化疗后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早晚程度的单因素分析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3 化疗后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持续时间的单因素分析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4 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后护肝药物治疗疗效的单因素分析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多因素分析第62-8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化疗后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是否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化疗后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早晚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第68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3 化疗后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持续时间的多因素分析第76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4 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后护肝药物治疗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第82-87页
第3章 讨论第87-102页
    3.1 化疗后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的发生第88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临床资料结果分析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1 性别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2 原发肿瘤肝转移情况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3 病理分化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4 护肝药物预防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5 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XRCC1 Arg399Gln基因位点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其他指标第92-93页
    3.2 化疗后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的早晚程度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临床资料结果分析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 性别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2 病理分化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3 化疗方案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其他因素第96页
    3.3 化疗后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的持续时间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临床资料结果分析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1 BMI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2 是否Ⅳ期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3 护肝药物治疗情况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治疗建议第98页
    3.4 化疗后肝功能检查异常/肝损害发生后护肝药物治疗疗效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临床资料结果分析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护肝治疗与预防建议第100-101页
    3.5 本研究局限性第101-102页
第4章 结论第102-103页
参考文献第103-110页
致谢第110-11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1-112页
附件第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载药同轴纳米纤维烧伤敷料的研究
下一篇:β-珠蛋白基因簇潜在功能性rSNP的系统扫描:评价一个HBG1 5UTR变异对β-地中海贫血的遗传修饰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