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外科学论文--创伤外科学论文--烧伤及烫伤(灼伤)论文

载药同轴纳米纤维烧伤敷料的研究

缩写表第5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前言第11-18页
第一章 静电纺丝法制备同轴纳米纤维膜第18-29页
    1 仪器和试药第18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纺丝溶液的配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溶液性质的测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的表征第20页
    3 结果与讨论第20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海藻酸钠/PVA溶液对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芯层壳聚糖溶液浓度对溶液性质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同轴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对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 优化的同轴纳米纤维处方第27-28页
    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二章 同轴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及性能第29-37页
    1 仪器和试药第29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同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同轴纳米纤维膜的结构表征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同轴纳米纤维膜的吸水性能研究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同轴纳米纤维膜体外抗菌性能研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统计学处理第31页
    3 结果与讨论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同轴纳米纤维的核-壳结构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同轴纳米纤维膜的X射线衍射特点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同轴纳米纤维膜的红外光谱特点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 同轴纳米纤维膜的吸水性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5 同轴纳米纤维膜的体外抗菌性能第35-36页
    4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三章 载药同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特性第37-46页
    1 仪器和试药第37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载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载药纳米纤维膜的形貌表征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积雪草总苷体外分析方法学考察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 载药同轴及混纺纳米纤维膜药物体外释放的研究第39-40页
    3 结果与讨论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 载药同轴及混纺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积雪草苷的标准曲线、准确度及精密度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 载药同轴及混纺纳米纤维膜的释药第43-44页
    4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四章 载药同轴纳米纤维膜的药效学研究第46-60页
    1 仪器和试药第46-47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载药同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SD大鼠深II度烧伤模型的建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模型分组及给药方案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 评价指标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统计学处理第50-51页
    3 结果与讨论第51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大鼠深II度烧伤模型的确证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创面形态学观察结果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创面愈合率结果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5 免疫组化检测VEGF,CD31及PCNA的表达结果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6 ELISA检测TNF-α 及IL-6 的表达结果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7 促进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机制第58-59页
    4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全文总结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8页
个人简历第68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可注射、可降解、抗骨质疏松多功能骨水泥的体内外研究
下一篇:结直肠癌以奥沙利铂为基础化疗后肝功能异常/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