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工业经济论文--中国工业经济论文--地方工业经济论文

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

内容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引言第10-19页
    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论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现实意义第12页
    第三节 概念界定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有关生产函数总量的相关概念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有关生产函数效率的相关概念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有关制造业的相关概念第14-15页
    第四节 全要素生产率和增加值率的关系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生产函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测算过程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统计工作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经济增长质量考核第17页
    第五节 研究框架第17-19页
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9-33页
    第一节 增加值率的文献综述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增加值率的影响因素综述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增加值率的统计特征综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增加值率的理论研究综述第20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综述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全要素生产率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综述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综述第29-30页
    第三节 江苏省创新能力的研究综述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江苏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文献综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江苏制造业的相关文献综述第31-33页
第三章 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率的演化趋势及规律第33-42页
    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数据来源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数据处理第35-36页
    第二节 增加值率演化趋势与规律分析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江苏制造业总体增加值率演化趋势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江苏低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率演化趋势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江苏中低等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率演化趋势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江苏中高等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率演化趋势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江苏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率演化趋势第40页
    第三节 小结第40-42页
第四章 江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分解第42-53页
    第一节 数据与处理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基本数据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数据处理第42-45页
    第二节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方法背景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基本模型第46-47页
    第三节 测算结果与分析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组分变化趋势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低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组分变化趋势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中低等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组分变化趋势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中高等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组分变化趋势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高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组分变化趋势第51页
    第四节 小结第51-53页
第五章 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第53-63页
    第一节 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关系的实证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制造业增加值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组分总体关系统计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结果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第二节 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关系的实证分析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率与技术效率的关系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率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关系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率与规模效率的关系第61-62页
    第三节 小结第62-63页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3-68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关于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率发展趋势的研究结论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关于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趋势的研究结论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关于增加值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第64-65页
    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经济增长质量指标选取上取优去弊,综合考量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实现路径上以技术进步为主要突破口,引领方向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发展观念上使制造业与创新思维碰撞出火花,融汇贯通第66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展望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4页
附录第74-91页
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91-92页
致谢第92-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广东石湾米酒的品牌定位研究
下一篇:TMO(中国)公司售后服务流程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