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8-9页 |
四、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编制概述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概念和演变 | 第14-16页 |
一、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二、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演变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编制的依据 | 第16-21页 |
一、教育学依据 | 第16-19页 |
二、教育心理学依据 | 第19-2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分类及原则 | 第22-35页 |
第一节 从知识性角度横向分类 | 第22-29页 |
一、课后练习的知识性分类 | 第22-28页 |
二、单元练习的知识性分类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从能力性角度纵向分类 | 第29-32页 |
一、课后练习的能力性分类 | 第30-31页 |
二、单元练习的能力性分类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教材练习编写的原则 | 第32-34页 |
一、课后练习编写的原则 | 第32-33页 |
二、单元练习编写的原则 | 第33-3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编制存在问题分析 | 第35-44页 |
第一节 教材练习的编写与教学目标不完全契合 | 第35-37页 |
一、练习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 | 第35-36页 |
二、练习目标与实际教学目标的差异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教材练习的编写与学生能力不完全同步 | 第37-41页 |
一、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要求概述 | 第37-38页 |
二、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与练习中能力训练的差异 | 第38-41页 |
第三节 教材练习的编写未体现“儿童视角” | 第41-43页 |
一、“儿童视角”概述 | 第41-42页 |
二、“儿童视角”的缺失与“成人化”的泛滥 | 第42-4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练习系统编制的建议 | 第44-57页 |
第一节 基础环节:契合教学目标,优化练习的知识性分配 | 第44-48页 |
一、听说读写合理设置 | 第44-47页 |
二、把握知识的循序渐进 | 第47-48页 |
第二节 助学环节:强化信息处理与综合创新能力 | 第48-52页 |
一、丰富练习维度激发创造思维 | 第49-50页 |
二、多样化练习促进合作探究 | 第50-51页 |
三、提供信息处理的媒介 | 第51-52页 |
第三节 开放环节:注重儿童生活体验 | 第52-56页 |
一、促进问题“游戏化” | 第52-54页 |
二、推进“儿童视角” | 第54-5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| 第61-62页 |
后记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