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结构部件论文--驾驶室及车身论文--驾驶室及车身的附件论文

汽车废热驱动空调电子膨胀阀模糊控制研究

摘要第9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1.2 汽车空调研究现状及发展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废热驱动型汽车空调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汽车空调控制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第17-19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20-22页
第二章 汽车空调混合制冷系统整体设计第22-32页
    2.1 蒸气压缩式空调制冷循环系统第22-24页
    2.2 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喷射器的结构及原理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工作原理第26-27页
    2.3 混合式制冷循环系统第27-2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9-32页
第三章 汽车空调系统温度控制方案第32-42页
    3.1 空调控制策略选取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传统PID控制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模糊控制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控制方法对比第36-37页
    3.2 模糊控制器设计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输入量模糊化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输出控制量模糊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模糊控制规则第39-40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第四章 汽车空调混合制冷系统实验设计第42-56页
    4.1 实验装置设计第42-46页
    4.2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过程参数测量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设备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工控机与PCI-1711数据采集卡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LabVIEW控制系统第49-50页
    4.3 LabVIEW与Matlab通信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LabVIEW仿真接口工具箱(SIT)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Simulink模型的建立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LabVIEW和Simulink模型的链接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模型运行结果第5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第五章 汽车空调系统实验建模与仿真分析第56-70页
    5.1 最小稳态过热度曲线第56-58页
    5.2 蒸发器过热度实验模型第58-61页
    5.3 仿真结果分析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PID控制仿真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PID参数整定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模糊控制仿真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模糊控制参数调节第67-6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-72页
    6.1 工作总结第70-71页
    6.2 工作展望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8页
致谢第78-80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第80-81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C常州公司供应商管理优化研究
下一篇:长江经济带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