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主要符号表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湿天然气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 | 第11-17页 |
1.2.1 湿天然气的定义及特点 | 第11页 |
1.2.2 湿天然气的流动参数 | 第11-16页 |
1.2.3 湿天然气流动的处理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 文丘里管在湿天然气流动中的研究现状 | 第17-22页 |
1.3.1 实验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2 机理模型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3.3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文丘里管测量湿天然气流量的理论基础和模型综述 | 第23-33页 |
2.1 文丘里管测量湿天然气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2.1.1 文丘里管流量测量的基本原理 | 第23-24页 |
2.1.2 湿天然气测量的虚高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 湿天然气流量预测虚高模型综述 | 第25-30页 |
2.3 湿天然气流量预测虚高模型评估 | 第30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文丘里管内湿天然气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| 第33-55页 |
3.1 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简介 | 第33-34页 |
3.2 前处理过程——文丘里管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34-38页 |
3.2.1 计算几何区域的确定 | 第34-35页 |
3.2.2 网格的划分及网格独立性研究 | 第35-37页 |
3.2.3 边界条件的设置 | 第37-38页 |
3.3 数值模拟求解过程 | 第38-44页 |
3.3.1 数值模拟工况及步骤 | 第38-39页 |
3.3.2 物理模型的选择 | 第39-42页 |
3.3.3 求解控制参数的设定 | 第42-44页 |
3.3.4 迭代收敛的判断 | 第44页 |
3.4 数值模拟后处理过程 | 第44-53页 |
3.4.1 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 | 第44-47页 |
3.4.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3页 |
3.5 数值模拟结论 | 第53-5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文丘里管内湿天然气静压分布模型研究 | 第55-74页 |
4.1 湿天然气的流型 | 第55-57页 |
4.1.1 管道中湿天然气的流型 | 第56-57页 |
4.1.2 文丘里管内湿天然气的流型 | 第57页 |
4.2 文丘里管内湿天然气的加速压力梯度 | 第57-58页 |
4.3 文丘里管内湿天然气的摩阻压力梯度 | 第58-63页 |
4.3.1 湿周模型 | 第60-61页 |
4.3.2 剪切应力模型 | 第61-62页 |
4.3.3 摩阻系数模型 | 第62-63页 |
4.4 文丘里管内湿天然气的液滴夹带压力梯度 | 第63-68页 |
4.4.1 液滴夹带的定义 | 第63-65页 |
4.4.2 液滴夹带压力梯度 | 第65-66页 |
4.4.3 液滴夹带模型 | 第66-67页 |
4.4.4 文丘里管内液滴的额外夹带 | 第67-68页 |
4.5 模型综述及结果讨论 | 第68-7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五章 文丘里管内湿天然气测量虚高改进模型 | 第74-86页 |
5.1 文丘里管内湿天然气的测量虚高改进模型 | 第74-80页 |
5.2 利用实验数据对测量虚高改进模型进行验证 | 第80-82页 |
5.3 改进模型与前人文丘里管湿天然气测量虚高模型的对比 | 第82-8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6.1 结论 | 第86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86-87页 |
6.3 工作展望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4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