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6页 |
1.3.1 WRF模式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1.3.2 道路状态预报研究进展 | 第12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| 第19-29页 |
2.1 资料来源 | 第19页 |
2.2 数值模拟 | 第19-26页 |
2.2.1 WRF模式简介 | 第19-21页 |
2.2.2 动力框架 | 第21-23页 |
2.2.3 WRF模式的物理参数化方案 | 第23-26页 |
2.3 插值方法 | 第26页 |
2.4 试验方法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高速公路路面干湿状态判别及积水模型应用研究 | 第29-49页 |
3.1 引言 | 第29页 |
3.2 资料和方法 | 第29-32页 |
3.2.1 数据来源 | 第29-30页 |
3.2.2 研究方法 | 第30-32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47页 |
3.3.1 个例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3.2 气象因子路面积水(雪)的影响 | 第35-41页 |
3.3.3 水文因子对路面积水(雪)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3.4 蒸发与径流对排水贡献的对比分析 | 第42-44页 |
3.3.5 路面积水量的计算与干湿状态的判别、验证 | 第44-47页 |
3.4 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路面状态模拟中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对比及其优化应用 | 第49-63页 |
4.1 引言 | 第49-50页 |
4.2 实验方案介绍 | 第50-51页 |
4.2.1 模式参数设置 | 第50页 |
4.2.2 陆面过程方案简介 | 第50-51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1-61页 |
4.3.1 环流形势 | 第51-53页 |
4.3.2 对累计降水、雨带走向的模拟 | 第53-54页 |
4.3.3 对模型物理量的模拟 | 第54-61页 |
4.4 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7页 |
5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63-64页 |
5.2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| 第64-65页 |
5.3 不足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