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决权信托法律制度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3页 |
第一节 问题缘起 | 第10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第三节 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第四节 研究进路和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表决权信托制度概述 | 第13-23页 |
第一节 表决权信托的原理 | 第13-16页 |
一 信托的基本原理 | 第13-14页 |
二 表决权信托的本质 | 第14-15页 |
三 表决权信托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表决权信托客体之争及其探究 | 第16-19页 |
一 表决权信托客体论争:股权说抑或是表决权说 | 第16-17页 |
二 表决权信托客体是表决权的证明 | 第17-19页 |
第三节 表决权信托与相似制度的区别 | 第19-21页 |
一 表决权信托和表决权代理的区别 | 第19-20页 |
二 表决权信托和表决权拘束协议的区别 | 第20页 |
三 表决权信托和股权受益权信托的区别 | 第20-21页 |
第四节 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功能 | 第21-23页 |
一 促进公司稳定经营 | 第21页 |
二 困境公司融资和重组 | 第21-22页 |
三 发挥专家理财的优势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域外考察 | 第23-31页 |
第一节 美国的表决权信托制度 | 第23-25页 |
一 表决权信托的出现——以复兴公司为目的 | 第23页 |
二 表决权信托的否定——以反垄断为目的 | 第23-24页 |
三 表决权信托的重新肯定——实践的广泛运用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日本的表决权信托 | 第25-27页 |
一 朝日报社股份管理信托案 | 第25-26页 |
二 公司监事选任上诉案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台湾地区的表决权信托 | 第27-28页 |
一 “企业并购法” | 第27-28页 |
二 学界对表决权信托立法的评说 | 第28页 |
第四节 表决权信托制度域外发展的启示 | 第28-31页 |
一 表决权信托和表决权代理制度 | 第28-29页 |
二 表决权客体对该制度的影响 | 第29页 |
三 表决权信托目的合法原则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我国引入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31-39页 |
第一节 我国引入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必要性 | 第31-36页 |
一 丰富表决权行使方式的需要 | 第31-32页 |
二 加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需要 | 第32-34页 |
三 国有股权市场化运作的需要 | 第34-36页 |
第二节 我国引入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可行性 | 第36-39页 |
一 信托法为表决权信托预留了解释的空间 | 第36页 |
二 公司合同理论为表决权信托奠定理论基础 | 第36-37页 |
三 我国表决权信托的实践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我国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法律构造 | 第39-50页 |
第一节 表决权信托的设立 | 第39-42页 |
一 表决权信托的设立人 | 第39-40页 |
二 表决权信托的设立程序 | 第40-41页 |
三 表决权信托的披露与登记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表决权信托契约条款 | 第42-45页 |
一 信托目的条款 | 第42-43页 |
二 权利分配条款 | 第43-44页 |
三 受托人对契约解释的条款 | 第44页 |
四 累积投票条款 | 第44-45页 |
第三节 表决权信托证书 | 第45-47页 |
一 表决权信托证书记载事项 | 第45-46页 |
二 表决权信托证书持有人会议 | 第46页 |
三 表决权信托证书的上市流通 | 第46-47页 |
第四节 表决权信托当事人的权限 | 第47-50页 |
一 委托人和受益人的权限 | 第47-48页 |
二 受托人的权限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