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税收担保法律制度研究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引言 | 第11-14页 |
|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页 |
| 第二节 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| 第三节 论文结构安排及思路 | 第12-13页 |
|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| 第一章 税收担保制度的基本理论 | 第14-26页 |
| 第一节 税收担保的概念 | 第14-16页 |
| 一 债的担保 | 第14页 |
| 二 税收担保的概念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节 税收担保制度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| 一 具有温和性和缓冲性 | 第16页 |
| 二 体现国家公权力 | 第16页 |
| 三 税收担保法律关系具有单向性 | 第16-17页 |
| 四 税务机关拥有自力执行权 | 第17页 |
| 第三节 税收担保的性质 | 第17-21页 |
| 一 权力关系说 | 第18页 |
| 二 债务关系说 | 第18-19页 |
| 三 二元论说 | 第19-21页 |
| 第四节 税收担保制度与其他税收保障制度的关系 | 第21-26页 |
| 一 税收担保制度是我国税收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二 税收担保与税收保全 | 第22-24页 |
| 三 税收担保与税收优先权 | 第24-26页 |
| 第二章 我国税收担保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26-39页 |
| 第一节 我国税收担保制度的立法现状 | 第26-33页 |
| 一 税收担保中保证人的主体资格 | 第26-27页 |
| 二 税收担保的适用情形 | 第27-29页 |
| 三 税收担保的具体方式 | 第29-31页 |
| 四 税收担保的程序 | 第31-32页 |
| 五 法律责任 | 第32-33页 |
| 第二节 税收担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9页 |
| 一 根源性问题——税收担保的法律性质不明确 | 第34页 |
| 二 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| 第34-36页 |
| 三 实务操作中存在问题 | 第36-39页 |
| 第三章 域外税收担保制度的分析与借鉴 | 第39-47页 |
| 第一节 域外税收担保制度的分析 | 第39-43页 |
| 一 日本税收担保制度的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二 德国税收担保制度的分析 | 第40-42页 |
| 三 我国台湾地区税收担保制度的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第二节 域外税收担保制度的借鉴 | 第43-47页 |
| 一 丰富的税收担保适用情形 | 第43-44页 |
| 二 较灵活的保证金担保方式 | 第44页 |
| 三 可以合法变更税收担保 | 第44-45页 |
| 四 保证人范围较宽 | 第45页 |
| 五 税务机关对税收保证人无强制执行权 | 第45-46页 |
| 六 规定了财团抵押担保 | 第46-47页 |
| 第四章 完善我国税收担保制度的设想 | 第47-55页 |
| 第一节 明确税收担保制度以私法为基础的法律性质 | 第47-48页 |
| 第二节 完善实体规范 | 第48-52页 |
| 一 一定条件下允许通过提供税收担保延期缴税 | 第48页 |
| 二 增加保证金担保方式 | 第48-49页 |
| 三 降低纳税保证人的资格 | 第49页 |
| 四 增加税收担保变更、无效的规定 | 第49-50页 |
| 五 增加财团抵押担保 | 第50页 |
| 六 完善相关规定 | 第50-52页 |
| 第三节 完善程序规范 | 第52-55页 |
| 一 明确程序的重要性 | 第52-53页 |
| 二 赋予纳税义务人主动申请税收担保的权利 | 第53-54页 |
| 三 税收担保的实现方式应区别对待 | 第54-55页 |
| 结语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