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水稻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蛋白质组学和miRNA研究

本论文的创新点第5-9页
摘要第9-11页
Abstract第11-12页
缩写符号第13-14页
第一章 前言第14-32页
    1.1 细胞质雄性不育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分类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 1.2 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与进展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2D-DIGE电泳技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SILAC代谢物标记技术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iTRAQ化学标记技术第20-22页
    1.3 植物miRNA的研究进展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miRNA的产生和调控机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植物miRNA的鉴定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miRNA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第24-25页
    1.4 细胞质的反馈调节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叶绿体对细胞核基因的反馈调节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线粒体对细胞核基因的反馈调节第26-27页
    1.5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蛋白质结构的预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同源建模基本原理和步骤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、步骤和常用软件第29-30页
    1.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0-32页
第二章 水稻MxA和MxB幼穗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2-65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3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材料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细胞学观察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RNA提取,反转录和qPCR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败育基因的鉴定,原核表达及组织表达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水稻幼穗蛋白质的提取和定量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蛋白质的iTRAQ质谱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8 GO聚类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9 线粒体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0 ROS含量测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1 Western Blot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2 水稻叶绿体和线粒体膜蛋白复合体的BN-PAGE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45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水稻幼穗的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稻不育系MxA败育相关基因的鉴定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水稻幼穗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水稻不育系MxA及其保持系MxB幼穗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第50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水稻不育系MxA及其保持系MxB幼穗ROS含量检测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水稻MxA及MxB叶绿体和线粒体膜蛋白复合体的比较第59-61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应用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ROS和Ca~(2+)参与细胞质的反馈调节第63-64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64-65页
第三章 水稻MxA和MxB幼穗的miRNA表达研究第65-88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66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所用引物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水稻花药RNA的提取和测序文库构建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small RNA测序结果分析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miRNA的PCR检测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miRNA和靶标的qPCR分析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miRNA编辑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74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水稻small RNA测序reads统计分析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水稻新miRNA的预测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水稻花药miRNA的表达谱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miRNA靶标预测和GO功能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miRNA靶标的qPCR检测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miRNA编辑第83-84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84-86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86-88页
第四章 水稻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88-103页
    4.1 材料和方法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数据库和软件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水稻蛋白质序列的索取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水稻Hsp90-Sgtl复合体结构模型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基于MM-GBSA的丙氨酸扫描和复合体结合能分析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显性溶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90-91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91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水稻WA352和COX11序列结构分析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水稻Hsp90-Sgt1复合体的同源建模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水稻Hsp90-Sgt1复合体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丙氨酸扫描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极性相互作用氨基酸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Hsp90-Sgtl相互作用在植物中的保守性第99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植物蛋白质结构解析对于植物功能基因研究的意义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分子模拟在蛋白质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第100-101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101-103页
第五章 总讨论第103-105页
参考文献第105-120页
已发表及待发表文章第120-121页
致谢第121-122页

论文共12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型天线阵空间信号处理方法研究
下一篇:基于短路容量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与控制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