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电动车整车控制器设计与失效性分析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| 第15-27页 |
2.1 引言 | 第15页 |
2.2 整车控制器的接口设计 | 第15-22页 |
2.2.1 信号采集分析 | 第15-19页 |
2.2.2 驱动输出 | 第19-20页 |
2.2.3 CAN 网络节点的设计 | 第20-22页 |
2.3 双 MCU 冗余设计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4 设计结果及分析 | 第24-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整车控制器硬件失效性分析 | 第27-34页 |
3.1 引言 | 第27页 |
3.2 整车控制器电源管理模块失效性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2.1 失效模式 | 第27-29页 |
3.2.2 失效机理 | 第29页 |
3.2.3 分析举例 | 第29-30页 |
3.3 CAN 收发电路失效性的仿真 | 第30-3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整车控制器双机通信软件设计 | 第34-47页 |
4.1 引言 | 第34页 |
4.2 SPI 通信原理 | 第34-37页 |
4.2.1 接口定义 | 第34-35页 |
4.2.2 传输时序 | 第35-37页 |
4.3 双 MCU 通信协议的制定 | 第37-46页 |
4.3.1 通信量设计限制 | 第37-38页 |
4.3.2 通信层面的设计 | 第38-40页 |
4.3.3 主 SPI 设备通信函数的设计 | 第40-44页 |
4.3.4 从 SPI 设备通信函数的设计 | 第44-4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整车控制器中坡路起车控制方法研究 | 第47-65页 |
5.1 引言 | 第47-48页 |
5.2 坡路起车模型的建立 | 第48-56页 |
5.2.1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48-52页 |
5.2.2 电机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3页 |
5.2.3 模型验证 | 第53-56页 |
5.3 坡路起车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| 第56-64页 |
5.3.1 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 | 第57-58页 |
5.3.2 控制器设计 | 第58-60页 |
5.3.3 控制器在 veDYNA 下的仿真 | 第60-6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