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--微生物分类学(系统微生物学)论文--应用微生物学论文

耐热毛栓菌T.trogii S0301漆酶基因表达分析及漆酶Lac1对染料脱色研究

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缩略词第19-20页
第一章 引言第20-35页
    1.1 真菌漆酶的生物学性质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漆酶的结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漆酶的催化机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漆酶的理化性质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1 温度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2 pH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3 金属离子对漆酶酶活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1.2 漆酶基因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漆酶基因的克隆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漆酶基因家族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漆酶基因的5'端上游调控区第25-27页
    1.3 真菌漆酶的异源表达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真菌漆酶在酵母中的表达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1 酵母表达系统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2 真菌漆酶在酵母中表达的影响因素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真菌漆酶在丝状真菌中的表达第29页
    1.4 漆酶的应用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纸浆和造纸工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纺织和染料工业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生物修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生物合成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食品工业第32-33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意义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33-35页
第二章 T.trogii S0301漆酶同工酶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第35-53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菌株与载体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.1 菌株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.2 质粒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剂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培养基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菌种培养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.1 菌种活化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.2 漆酶诱导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引物设计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漆酶同工酶基因的克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7.1 漆酶同工酶铜结合保守区片段的克隆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7.2 pMD19-T连接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7.3 大肠杆菌转化及重组子筛选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7.4 阳性重组子验证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8 RFLP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9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0 Total-RNA的制备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0.1 试剂和器具处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0.2 Total-RNA的提取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1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2 漆酶同工酶qRT-PCR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3 漆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2.2 结果第41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漆酶同工酶的克隆及鉴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漆酶同工酶基因结构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漆酶同工酶氨基酸序列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gpd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温度及铜离子对漆酶同工酶表达的影响第47-50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50-52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52-53页
第三章 漆酶基因全长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53-65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菌株与载体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1 菌株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2 质粒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剂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培养基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引物设计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漆酶基因的克隆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6.1 漆酶铜结合保守区(CuⅠ-CuⅣ)两侧序列扩增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6.2 lac13转录调控区序列扩增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漆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3.2. 结果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漆酶全长基因及上游调控区部分序列的克隆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漆酶基因结构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漆酶基因5'端上游调控区序列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62-64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64-65页
第四章 耐热漆酶的纯化及脱色应用第65-78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菌株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剂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培养基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漆酶诱导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漆酶纯化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漆酶酶活及蛋白浓度测定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6.1 漆酶酶活测定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6.2 蛋白浓度测定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纯化漆酶酶谱检测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8 纯化漆酶特性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8.1 纯化漆酶的最适温度、热稳定性和特定温度半衰期测定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8.2 纯化漆酶的最适pH和pH稳定性测定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8.3 纯化漆酶动力学特性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9 金属离子对纯化漆酶酶活的影响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0 脱色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1 纯化漆酶肽指纹图谱第69页
    4.2 结果第69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漆酶纯化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纯漆酶的特性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金属离子对纯化漆酶酶活性的影响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染料脱色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纯化漆酶的肽指纹分析第74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74-76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76-78页
第五章 耐热漆酶基因的异源表达第78-90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78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菌株与载体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1 菌株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2 质粒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试剂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培养基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引物设计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5.1 cDNA的克隆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5.2 EcoR Ⅰ和Not Ⅰ双酶切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5.3 cDNA与pPIC9k连接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5.4 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电转化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6.1 重组表达载体线性化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6.2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6.3 转化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7 阳性重组子的筛选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8 重组子的分子鉴定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8.1 酵母基因组提取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8.2 重组漆酶的克隆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9 重组漆酶的诱导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0 重组漆酶酶活检测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0.1 ABTS平板检测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0.2 ABTS液体检测第84-85页
    5.2 结果第85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重组酵母的筛选及分子鉴定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重组漆酶的酶活检测第87-88页
    5.3 讨论第88-89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89-90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0-94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90-92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92-94页
致谢第94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104页
附录第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红曲霉产Monacolin K菌株的筛选及相关PKS基因的克隆与敲除载体构建
下一篇:氨基转移酶GrmG和人源SNX7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