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38页 |
1 Monacolins的概述 | 第13-19页 |
1.1 Monacolins的发现 | 第13-14页 |
1.2 Monacolin K的结构与理化特性 | 第14-17页 |
1.3 Monacolin K的生物合成途径 | 第17-19页 |
2 红曲霉的分类与分离纯化 | 第19-20页 |
3 红曲生理活性物质及其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| 第20-32页 |
3.1 红曲色素 | 第20-27页 |
3.2 γ-氨基丁酸(GABA) | 第27-29页 |
3.3 桔霉素 | 第29-32页 |
4 Monacolin K发酵条件的研究进展 | 第32-34页 |
4.1 培养基碳源和氮源对Monacolin K产量的影响 | 第32页 |
4.2 培养基pH对Monacolin K产量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4.3 培养温度对Monacolin K产量的影响 | 第33页 |
4.4 培养时间对Monacolin K产量的影响 | 第33页 |
4.5 相关物质的添加对Monacolin K产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5 丝状真菌基因敲除技术 | 第34-36页 |
5.1 敲除载体的构建 | 第34-35页 |
5.2 遗传转化 | 第35-36页 |
5.3 转化子的筛选 | 第36页 |
6 立题背景和技术路线 | 第36-38页 |
6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36页 |
6.2 技术路线 | 第36-38页 |
第二章 高产Monacolin K红曲霉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| 第38-48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38-40页 |
1.1 菌株来源 | 第38页 |
1.2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| 第38-40页 |
1.3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0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40-42页 |
2.1 红曲霉菌株的分离与保藏 | 第40-41页 |
2.2 高产Monacolin K低产桔霉素红曲霉菌株的筛选 | 第41页 |
2.3 红曲霉菌株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7页 |
3.1 红曲霉菌株的的分离与保藏 | 第42页 |
3.2 高产Monacolin K低产桔霉素红曲霉菌株的筛选 | 第42-44页 |
3.3 红曲霉菌株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| 第44-47页 |
4 讨论 | 第47-48页 |
第三章 红曲霉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| 第48-58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48-49页 |
1.1 菌株 | 第48页 |
1.2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| 第48-49页 |
1.3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9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49-51页 |
2.1 250 mL摇瓶发酵工艺的优化 | 第49-50页 |
2.2 5 L发酵罐发酵工艺的建立及发酵产物的动态检测 | 第50-51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7页 |
3.1 250 mL摇瓶发酵工艺的优化 | 第51-53页 |
3.2 5 L发酵罐发酵工艺的建立及发酵产物的动态检测 | 第53-57页 |
4 讨论 | 第57-58页 |
第四章 Monacolin K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| 第58-65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58-60页 |
1.1 菌株 | 第58页 |
1.2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| 第58-59页 |
1.3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59-60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60页 |
2.1 远藤章法提取Monacolin K | 第60页 |
2.2 制备型高效液相法 | 第60页 |
2.3 提取样品的分析检测 | 第6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4页 |
3.1 远藤章法提取Monacolin K | 第60-61页 |
3.2 制备型高效液相法 | 第61-62页 |
3.3 提取样品的分析检测 | 第62-64页 |
4 讨论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pksCT基因敲除盒构建和转化 | 第65-81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65-67页 |
1.1 菌株和质粒 | 第65页 |
1.2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| 第65-67页 |
1.3 主要仪器 | 第67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67-76页 |
2.1 紫色红曲霉M-24菌株DNA的提取——CTAB法 | 第67-69页 |
2.2 质粒pCB1003的获得 | 第69-70页 |
2.3 pksCT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——Double-joint(DJ) PCR法 | 第70-74页 |
2.4 红曲霉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 | 第74-7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76-80页 |
3.1 pksCT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| 第76-78页 |
3.2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| 第78-80页 |
4 讨论 | 第80-81页 |
第六章 小结与建议 | 第81-83页 |
1 小结 | 第81-82页 |
2 建议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92页 |
附录 紫色红曲霉M-24菌株pksCT基因上、下游侧翼序列及潮霉素序列 | 第92-9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5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