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区交通开放路网设计方法研究及优化评价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外城市交通开放小区规划理论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城市交通开放小区规划理论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框架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城市小区模式的发展及与交通的相关性 | 第17-33页 |
2.1 国内外城市小区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7-22页 |
2.1.1 国外城市小区模式的形成及其发展 | 第17-18页 |
2.1.2 国内城市小区模型的形成及其发展 | 第18-22页 |
2.2 我国城市封闭型小区现状 | 第22-27页 |
2.2.1 国内小区的区域路网模式 | 第22-24页 |
2.2.2 国内封闭型小区内部交通用地现状 | 第24-26页 |
2.2.3 国内外城市路网建设对比 | 第26-27页 |
2.3 城市交通问题与小区交通的相关性 | 第27-30页 |
2.3.1 城市路网扩张的方式及结果 | 第27-28页 |
2.3.2 封闭型小区产生的城市交通问题 | 第28-30页 |
2.3.3 开放型小区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中的角色 | 第30页 |
2.4 小区分类及适于改造的选定依据 | 第30-33页 |
2.4.1 交通开放小区的选取原则 | 第31页 |
2.4.2 小区的选取分类标准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小区交通开放路网设计方法 | 第33-63页 |
3.1 开放型小区改造的原则 | 第33页 |
3.2 小区开放的改善内容 | 第33-34页 |
3.3 小区交通开放目标分析 | 第34页 |
3.4 路网设计模型建立 | 第34-44页 |
3.4.1 小区路网建模思路 | 第35-36页 |
3.4.2 优化目标函数建立 | 第36页 |
3.4.3 优化目标函数的模型 | 第36-40页 |
3.4.4 小区路网模型构建 | 第40-44页 |
3.5 遗传算法 | 第44-48页 |
3.5.1 遗传算法求解思路 | 第44-45页 |
3.5.2 模型的遗传算法设计 | 第45-48页 |
3.6 算例分析 | 第48-63页 |
3.6.1 路网模型 | 第48-49页 |
3.6.2 基本参数确定 | 第49-63页 |
第四章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路网综合评价 | 第63-73页 |
4.1 路网评价的基本流程 | 第63-64页 |
4.2 评价原则 | 第64-65页 |
4.3 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65-72页 |
4.3.1 路网评价指标初选 | 第65页 |
4.3.2 路网评价指标筛选 | 第65-70页 |
4.3.3 评价指标分析 | 第70-72页 |
4.4 路网评价计算 | 第72-73页 |
第五章 实例分析—以西安某小区为例 | 第73-90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73-78页 |
5.1.1 小区位置 | 第73-74页 |
5.1.2 街区性质及类型 | 第74-75页 |
5.1.3 内部道路网状况 | 第75-78页 |
5.2 小区路网参数确定 | 第78-82页 |
5.2.1 路网模型构建 | 第78-79页 |
5.2.2 路段的主要参数设置 | 第79-82页 |
5.3 小区道路开放支路选取 | 第82-87页 |
5.4 开放小区的路网性能评价 | 第87-88页 |
5.5 开放小区的改善设计 | 第88-89页 |
5.5.1 与主要道路衔接处设计 | 第88页 |
5.5.2 小区出入口组织设计 | 第88-89页 |
5.6 小区开放中其他补充措施和建议 | 第89-9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90-93页 |
1、主要成果与结论 | 第90-91页 |
2、论文新颖之处 | 第91页 |
3、进一步研究及展望 | 第91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6页 |
附录 | 第96-12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22-123页 |
致谢 | 第12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