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结构部件论文--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

高鲁棒性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1.2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
    1.3 论文结构第12-14页
第二章 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第14-2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4页
    2.2 驾驶员疲劳检测关键技术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驾驶员疲劳检测流程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人脸检测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特征定位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特征追踪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状态识别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2.3 疲劳检测总体架构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系统配置及软件开发第19-2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0-22页
第三章 基于CNN的人脸及鼻子检测第22-3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2页
    3.2 基于CNN的人脸检测算法分析与设计第22-27页
    3.3 基于CNN人脸检测的实现与分析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改进的CNN结构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数据及模型训练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分类及检测过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实验结果对比第29-30页
    3.4 基于CNN的鼻子检测第30-3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第四章 疲劳特征定位第34-5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4页
    4.2 基于TLD与卡尔曼滤波结合的鼻子跟踪方法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TLD跟踪方法及流程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卡尔曼滤波跟踪方法及流程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算法设计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实现与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4.3 基于追踪结果的头部运动特征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算法设计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实现与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4.4 基于经验的多条件眼睛及嘴部定位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算法设计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实现与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五章 疲劳状态分析第52-6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2页
    5.2 基于眼部状态的疲劳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于Hough变换的眼睛状态判断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疲劳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5.3 基于嘴部状态的疲劳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基于梯度特征的嘴部状态判断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疲劳分析第56页
    5.4 基于头部运动状态的疲劳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5.5 多特征融合的疲劳判断第57-60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-64页
    6.1 工作总结第62页
    6.2 未来展望第62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8页
致谢第68-7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HyperWorks的电动汽车前舱盖轻量化及碰撞安全性研究
下一篇:电动助力车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