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1章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8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工业园配电网规划的目的 | 第14页 |
1.3 规划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规划范围和规划年限 | 第15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6 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银西工业园(核心区)概况及规划区配电网现状 | 第18-24页 |
2.1 银西产业园 (核心区)现状概况 | 第18-19页 |
2.1.1 区域概况 | 第18页 |
2.1.2 自然环境 | 第18-19页 |
2.1.3 园区建设情况 | 第19页 |
2.2 银西工业园 (核心区)规划概况 | 第19-21页 |
2.2.1 规划范围 | 第19-20页 |
2.2.2 规划期限 | 第20页 |
2.2.3 规划区定位 | 第20页 |
2.2.4 规划区总体空间结构 | 第20-21页 |
2.3 银西工业园配电网供电概况 | 第21-24页 |
2.3.1 主网现状 | 第21页 |
2.3.2 中压配电网现状 | 第21-23页 |
2.3.3 银西工业园配电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电力需求预测 | 第24-35页 |
3.1 近期负荷预测 | 第24页 |
3.1.1 近期负荷报装情况 | 第24页 |
3.2 远期负荷预测 | 第24-33页 |
3.2.1 园区用地平衡 | 第24页 |
3.2.2 负荷指标确定 | 第24-31页 |
3.2.3 远景预测值 | 第31-33页 |
3.3 负荷预测结论 | 第33页 |
3.4 负荷预测结果校核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银西工业园配电网规划方案 | 第35-53页 |
4.1 规划目标 | 第35页 |
4.1.1 供电区分类 | 第35页 |
4.1.2 规划目标 | 第35页 |
4.2 规划技术原则 | 第35-45页 |
4.2.1 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| 第35-38页 |
4.2.2 中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| 第38-43页 |
4.2.3 低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| 第43页 |
4.2.4 其他技术原则 | 第43-45页 |
4.3 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案 | 第45-50页 |
4.3.1 主变容量与负荷平衡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3.2 主网架规划 | 第46页 |
4.3.3 变电站布点 | 第46-49页 |
4.3.4 新建变电站用地需求 | 第49页 |
4.3.5 线路走廊规划 | 第49-50页 |
4.3.5.1 路径 | 第49页 |
4.3.5.2 架设方式 | 第49-50页 |
4.4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 | 第50-53页 |
4.4.1 电力平衡及网供负荷 | 第50页 |
4.4.2 环网柜规划 | 第50-51页 |
4.4.3 中压配变设备规划 | 第51-52页 |
4.4.4 中压配电网络规划 | 第52页 |
4.4.5 低压配电网规划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银西工业园配电网潮流校核 | 第53-85页 |
5.1 数学模型的搭建 | 第53-56页 |
5.1.1 馈线模型 | 第53-54页 |
5.1.2 变压器模型 | 第54-55页 |
5.1.3 负载模型 | 第55-56页 |
5.1.4 电容器模型 | 第56页 |
5.2 潮流计算 | 第56-59页 |
5.3 工业园概况 | 第59-69页 |
5.4 工业园潮流分析 | 第69-85页 |
第6章 智能化系统规划 | 第85-88页 |
6.1 配电自动化 | 第85页 |
6.2 用电信息采集 | 第85-86页 |
6.3 充电设施建设 | 第86-88页 |
第7章 园区配电网规划工程汇总及投资估算 | 第88-93页 |
7.1 规划工程汇总 | 第88页 |
7.2 投资估算及成效分析 | 第88-93页 |
结论及展望 | 第93-96页 |
主要结论 | 第93-94页 |
展望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0页 |
附图 | 第100-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