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15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| 第16-23页 |
2.1 牛顿-拉夫逊法 | 第16-19页 |
2.1.1 牛顿拉夫逊法的基本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1.2 牛顿-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| 第17-19页 |
2.2 前推回代法 | 第19-20页 |
2.3 Z_(bus)高斯法 | 第20-22页 |
2.4 直接法 | 第2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典型分布式电源特性分析及建模 | 第23-35页 |
3.1 太阳能光伏发电 | 第23-26页 |
3.1.1 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 | 第23-24页 |
3.1.2 光伏发电的模型 | 第24-26页 |
3.2 风能发电 | 第26-30页 |
3.2.1 风能发电的原理 | 第26页 |
3.2.2 风能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| 第26-27页 |
3.2.3 风能发电机的模型 | 第27-30页 |
3.3 燃料电池 | 第30-32页 |
3.3.1 燃料电池的原理 | 第30-31页 |
3.3.2 燃料电池的模型 | 第31-32页 |
3.4 微型汽轮机发电 | 第32-34页 |
3.4.1 微型汽轮机的原理 | 第32页 |
3.4.2 微型汽轮机的模型 | 第32-34页 |
3.5 分布式电源的节点类型分析 | 第3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分析与建模 | 第35-42页 |
4.1 分布式电源并网节点类型 | 第35-36页 |
4.1.1 PQ恒定型分布式电源 | 第35页 |
4.1.2 PI恒定型分布式电源 | 第35页 |
4.1.3 PQ(V)型分布式电源 | 第35-36页 |
4.1.4 PV恒定型分布式电源 | 第36页 |
4.2 环网解环点的选择 | 第36页 |
4.3 解环端口注入电流的计算 | 第36-40页 |
4.3.1 解环端口阻抗的计算方法 | 第36-38页 |
4.3.2 解环端口补偿电流的计算方法 | 第38-39页 |
4.3.3 PV节点补偿电流计算 | 第39-40页 |
4.3.4 解环支路补偿电流 | 第40页 |
4.4 分布式电源的处理方法 | 第40-4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5章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| 第42-64页 |
5.1 辐射状配电网的前推回代法潮流计算 | 第42-43页 |
5.2 配电网潮流计算步骤 | 第43-44页 |
5.3 算例分析 | 第44-47页 |
5.3.1 算例介绍 | 第44-45页 |
5.3.2 算法验证 | 第45-46页 |
5.3.3 仿真分析 | 第46-47页 |
5.4 实例分析 | 第47-63页 |
5.4.1 山滩变10kV线路算例 | 第47-54页 |
5.4.2 科技园变10kV线路算例 | 第54-6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