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高校创业导师的遴选和培育机制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1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实践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政策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第11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文献研究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内容分析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案例分析法第12-13页
    1.6 拟突破的重难点和研究的创新点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拟突破的重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的难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研究的创新点第13-15页
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23页
    2.1 高校创业导师的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高校创业导师的积极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高校创业导师存在的问题第16-17页
    2.2 高校创业导师的遴选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高校创业导师的对象来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高校创业导师的职责定位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高校创业导师的遴选条件第18-19页
    2.3 高校创业导师的培育第19-20页
    2.4 高校创业导师研究小结第20-23页
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3-29页
    3.1 相关概念界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创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创业教育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创业导师第23-24页
    3.2 创业导师与高校创业教育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创业导师的基本职责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创业导师与创业教育第25-26页
    3.3 相关理论基础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特质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期望理论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需求层次理论第27-29页
4 高校创业导师遴选和培育的现状:基于浙江工业大学的个案分析第29-41页
    4.1 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导师的队伍概况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导师的对象来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导师的职责定位第31-32页
    4.2 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导师的遴选条件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创业导师的年龄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创业导师的学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创业导师的职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创业导师的创业经历第35-37页
    4.3 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导师的遴选程序第37-38页
    4.4 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导师的培育管理第38页
    4.5 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导师遴选和培育存在的问题第38-3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39-41页
5 高校创业导师遴选和培育的现状: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第41-59页
    5.1 政策文本中高校创业导师的对象来源第42-44页
    5.2 政策文本中高校创业导师的职责定位第44-46页
    5.3 关于高校创业导师遴选政策的分析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11省市高校创业导师的遴选条件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11省市高校创业导师的遴选程序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11省市高校创业导师的推荐名额第52-53页
    5.4 关于高校创业导师培育政策的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5.5 高校创业导师遴选和培育政策中的缺陷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6 高校创业导师遴选和培育机制的建构第59-65页
    6.1 整合社会资源,吸引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第59-60页
    6.2 明确职责定位,发挥创业导师各自优势第60-61页
    6.3 细化遴选条件,严格创业导师入选要求第61-62页
    6.4 规范遴选程序,注重自荐推荐邀请协同第62-63页
    6.5 完善体制机制,强化创业导师培育管理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强化政策导向,加强组织建设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强化绩效考核,完善激励体系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强化导师培训,鼓励挂职锻炼第64-65页
7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5-67页
    7.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5页
    7.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校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探究--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
下一篇: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