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合成孔径雷达研究概况 | 第12-16页 |
1.3 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介绍 | 第16-17页 |
1.4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双站SAR 基本原理 | 第19-39页 |
2.1 双站SAR 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1 双站SAR 的主要特点 | 第19-20页 |
2.1.2 双站SAR 的配置方式 | 第20页 |
2.2 双站SAR 几何模型 | 第20-23页 |
2.3 双站SAR 回波信号模型 | 第23-24页 |
2.4 双站SAR 的分辨率 | 第24-28页 |
2.4.1 方位向分辨率 | 第25-26页 |
2.4.2 距离向分辨率 | 第26-28页 |
2.5 双站 SAR 脉冲重复频率的选择范围 | 第28-30页 |
2.6 双站SAR 的聚焦深度 | 第30-34页 |
2.6.1 距离向聚焦深度 | 第31-33页 |
2.6.2 方位向聚焦深度 | 第33-34页 |
2.7 双站SAR 的多普勒参数 | 第34-37页 |
2.7.1 双站SAR 多普勒历程 | 第34-35页 |
2.7.2 双站SAR 的多普勒特性分析 | 第35-37页 |
2.8 双站SAR 的特点与特性 | 第37-38页 |
2.9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双站SAR 成像原理 | 第39-63页 |
3.1 双站SAR 成像算法概述 | 第39-41页 |
3.1.1 收发平台运动速度矢量不等的飞行模式 | 第39-40页 |
3.1.2 收发平台运动速度矢量相等的飞行模式 | 第40-41页 |
3.1.3 收发平台之一固定的飞行模式 | 第41页 |
3.2 单站SAR 成像算法 | 第41-43页 |
3.3 Chirp Scaling 成像算法 | 第43-57页 |
3.3.1 Chirp Scaling 算法原理 | 第43-45页 |
3.3.2 Chirp Scaling 算法实现流程图 | 第45-46页 |
3.3.3 CS 算法推导 | 第46-57页 |
3.3.3.1 方位向傅立叶变换 | 第47-52页 |
3.3.3.2 Chirp Scaling 相位相乘 | 第52-54页 |
3.3.3.3 距离向傅立叶变换(PSP) | 第54-55页 |
3.3.3.4 RCM,距离压缩和SRC 相乘 | 第55-56页 |
3.3.3.5 距离向傅立叶反变换 | 第56页 |
3.3.3.6 方位滤波和相位剩余 | 第56-57页 |
3.3.3.7 方位向傅立叶逆变换 | 第57页 |
3.4 双站SAR CS 成像算法 | 第57-6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四章 双站 Chirp Scaling 算法仿真 | 第63-84页 |
4.1 发射机固定的双站SAR 回波模型 | 第63-64页 |
4.2 发射机固定的双站SAR 的距离向分辨率 | 第64-66页 |
4.3 发射机固定的双站SAR 的方位向分辨率 | 第66-67页 |
4.4 发射机固定的双站SAR 的距离向偏差问题 | 第67-68页 |
4.5 发射机固定的双站SAR 构型下的CS 成像算法推导 | 第68-70页 |
4.5.1 方位向傅立叶变换 | 第69页 |
4.5.2 距离向傅立叶变换 | 第69-70页 |
4.5.3 距离向逆傅立叶变换 | 第70页 |
4.5.4 方位向逆傅立叶变换 | 第70页 |
4.6 发射机固定的双站SAR 对点目标成像仿真 | 第70-73页 |
4.7 去走动Chirp Scaling 算法点目标成像仿真 | 第73-83页 |
4.7.1 去走动Chirp Scaling 算法推导 | 第73-77页 |
4.7.2 算法仿真 | 第77-83页 |
4.7.2.1 辅星斜视角6.384 度,两星间隔100km | 第77-79页 |
4.7.2.2 辅星斜视角 10 度,两星间隔 157km | 第79-80页 |
4.7.2.3 辅星斜视角20 度,两星间隔325km | 第80-81页 |
4.7.2.4 辅星斜视角30 度,两星间隔516km | 第81-82页 |
4.7.2.5 辅星斜视角60 度,两星间隔1548km | 第82-83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五章 结束语 | 第84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