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前言:刘熙载的生平、著述与思想 | 第7-11页 |
|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| 第11-16页 |
| 一、“艺者,道之形也” | 第11-14页 |
| (一) 中国古代对“道”与“艺”的一般理解 | 第11-12页 |
| (二) 刘熙载对儒道两家“道”“艺”观的融合 | 第12-14页 |
| 二、“诗为天人之合”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创作主体论 | 第16-28页 |
| 一、“文,心学也” | 第16-18页 |
| 二、创作主体的丰富与提升 | 第18-23页 |
| (一) 修德——“诗品出于人品” | 第18-19页 |
| (二) 持志——“古人因志而有诗” | 第19-21页 |
| (三) 养气——“文贵备四时之气” | 第21-22页 |
| (四) 炼识——“文以识为主” | 第22-23页 |
| 三、创作过程 | 第23-28页 |
| (一) “物我摩荡” | 第23-25页 |
| (二) “包诸所有” | 第25-26页 |
| (三) “空诸所有” | 第26-28页 |
| 第三章 作品风格论 | 第28-34页 |
| 第四章 读者鉴赏论 | 第34-40页 |
| 一、读者的能动性 | 第34-36页 |
| 二、“以意逆志”的鉴赏方法 | 第36-37页 |
| 三、刘熙载的鉴赏特色 | 第37-40页 |
| 结语 | 第40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-4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4-45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45页 |